“如果只能做到60分,那还不如不做。未来几年不会提供国际地图服务,如果有,也是针对华人的,会在华人聚集的重点区域提供90分的地图服务。”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在谈及国际业务时对证券时报记者如是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已经呈现寡头的态势,地图行业也不例外,高德作为寡头之一,在连接用户的同时还在积极开展政府合作,打通各方数据,基于海量的大数据来服务用户。
在今天公安部、高德地图、新浪微博联合主办的2016“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的论坛上,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表示,“在智慧交通领域,高德已经成为用户、应用、汽车、交警四大群体的标配。高德地图为30万的应用提供服务,9亿部设备使用高德地图位置服务其中在神州、滴滴等出行应用领域,高德地图的覆盖率超过85%,60%的外卖平台内置高德,以及包括陌陌在内的80%社交应用内置高德地图。”
在此次大会上,高德地图发布了《2015中国互联网+交通城市指数研究报告》,综合评价我国主要城市的“互联网+交通”建设水平。报告显示,2016年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互联网+交通”项目在国内快速铺开,尤其是在一线以及二线省会城市发展迅猛,从而带动了二三线城市的全面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互联网+交通”的落地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将会爆发式增长。
俞永福认为,这说明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中,“互联网+交通”占据了排头兵的位置。但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即使在互联网+交通领域同样面临错把局域网+当做互联网+的问题,而局域网+形成的数据孤岛,让今天的智慧城市服务就像一个人的肢体,只有神经,缺乏中暑,其本质问题底层大数据没有打通。
因此,高德不仅与企业建立合作,还全方位与政府达成合作,通过数据打通与互补来服务用户。从大数据角度而言,政府掌握着修路,搭桥等事前信息,但互联网企业因为拥有海量的用户,在事后数据上更有优势。比如高德依靠9亿部已送设备与7亿多用户,更擅长来聚集事后信息,双方具有互补性。显然,数据的互通有无以及大数据生态的建立,可以更好的服务用户,这也是不少互联网企业尝试开展政府合作的重要原因。
比如高德地图通过用户出行大数据与交通管理部门数据融合的实时交通大数据结果,实现了躲避拥堵功能。在俞永福看来,局域网+不等于互联网+,要摆脱局域网+,关键是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数据生态,即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交通管理部门都成为同一个大数据系统的提供者与受益者。
俞永福认为,这种交通大数据生态系统发展到极致,就会形成未来交通的终极形态—城市交通大脑。届时所有的道路、车辆、乘客信息都将接入交通大数据系统,采集、调度、管理都由交通大脑指挥完成。如果未来城市交通大脑成为现实,则城市的出行效率和大陆安全程度将大大提高。
不过与政府合作的难度在于,互联网企业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基因,而开放性往往伴随着安全风险。因为政府在开展企业合作方面,尤其是技术与数据合作上都抱有谨慎的态度。不过在俞永福看来,十几年的互联网地图老兵,无论是用户隐私信息还是系统安全都有着长期的积累与优势,双方合作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