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前三季中资海外并购显著增长 民企交易额和交易量首超国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姚瑶 2016-10-21 08:37: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从投资者类型来看,民营企业第一次在交易金额和交易数量上双双赶超国有企业, 占2016年前三季度总交易金额的一半,达809亿美元;按交易数量衡量,民营企业在2016年前三季度的活跃度接近国有企业的5倍,高达449宗,而国企为95宗。

据普华永道10月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前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实现显著增长,交易数量达到创纪录的671宗,几乎是去年全年交易数量的两倍;交易总金额逾1 ,600亿美元,其中单笔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额交易逾30宗。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购并服务合伙人唐迅分析道:“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畅通的融资通道和快速增长的财务投资者。”

民企交易宗数接近国企5倍

从投资者类型来看,民营企业第一次在交易金额和交易数量上双双赶超国有企业, 占2016年前三季度总交易金额的一半,达809亿美元;按交易数量衡量,民营企业在2016年前三季度的活跃度接近国有企业的5倍,高达449宗,而国企为95宗,剩下的127宗由财务投资者(PE和保险公司)完成。并且在30余宗超过10亿美元的大规模海外并购交易中,民营企业占6成。分析指出,在国内实体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以及海外投资相对低成本的刺激下,民营企业更积极地通过海外并购寻求业务增长及板块多元化。

具体来看,延续前两年的趋势,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更多地倾向于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人才、品牌、服务以及海外市场份额,重点关注有助于提升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传媒娱乐业务、高端制造业、拥有品牌和供应链或客户资源的消费品业务。

其中媒体娱乐行业增长迅速。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民企海外并购媒体娱乐行业的交易金额为33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前三季度增长到了263亿美元。比如,近年来兴起的中国资本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的浪潮,以及以万达为代表的投资海外影视公司的趋势。

财务投资者出海并购快速增长。具体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财务投资者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同比翻两番,达到127宗。由民企下属的投资基金、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主导的基金进行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占2016年前三季度财务投资者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近7成。并购行业主要为房地产和工业,分别达到了83亿美元和77亿美元,比如安邦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酒店连锁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 Inc;中投以63亿美元收购澳洲港口巨头Asciano。

国企方面,海外并购还是以传统行业为主,2016年前三季度国企对工业领域的海外并购达到了99亿美元,能源电力达到了49亿美元,比如中国化工以86亿美元收购意大利轮胎公司倍耐力。报告指出,国有企业在关注传统行业的同时,也积极在农业、医疗健康、环保等行业收购具有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的标的,以帮助提升本国的产业水平,比如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与化工集团先正达。

目的地方面,欧美等成熟市场仍然是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地。2016年前三季度前十大海外并购交易中,有9宗交易的目标公司位于欧洲和北美, 1宗交易位于澳洲,其中高科技及娱乐行业并购占半数。另外,受“一带一路”倡议拉动,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亚洲机会。

不过,若分季度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中资海外并购有放缓的趋势。根据普华永道提供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的交易金额为940亿美元,第二季度为410美元,第三季度为293亿美元;交易数量也呈现放缓趋势,第一季度交易数量为238宗,第二季度为240宗,第三季度为193宗。

或因美国大选短期放缓

有关分析指出,近期的美国人选等因素可能是中资放缓海外并购步伐的原因之一。

摩根大通亚太区CEO欧冠昇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美国大选无疑将对中资海外并购产生影响,主要是对时机的影响,一些投资者和商业领袖将会在大选结果出炉之后再作出决定。

经手过不少跨境并购交易的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坚中在此前举办的2016中国企业并购论坛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刘坚中还提到,资本流出也对跨境并购交易带来了压力。“其实发改委、商务部、外汇管理局等监管机构更多关注虚假的海外投资,有海外并购计划的企业,需要及时了解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外汇管制额度。”

不过,普华永道报道指出,国家外汇管理局收紧资金出海并未对海外并购造成很大的影响,外管局曾公开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真实并购业务。有经验的中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自贸区的自由兑换额度、内保外贷等,从容应对资金出海问题。

普华永道预计,中国内地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不仅会在短期内继续增加,亦将长期保持增长趋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