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东升的构想中,未来10年,泰康将力争在每个核心城市都有一家三甲医院;一个医院+一个养老社区,这将成为泰康养老社区的标配。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新获得的数据,截至2016年10月30日,泰康管理的资产超1万亿元,形成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体系,下设泰康人寿、泰康资产、泰康养老、泰康之家、泰康健康管理、泰康在线等多家公司。
在集团化改组的“靴子”落地后,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康”)的“医养融合”战略布局加速跟进。
在近一个月时间内,泰康先后增资入股汉喜普泰(北京)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汉喜普泰”);与国际先进养老社区管理者NorthStar Realty Finance Corp.(下称“北星地产金融”)签订合作协议;投资逾10亿元入股IHH医疗保健集团(下称“IHH”)旗下的PCH Holding Pte. Ltd.(下称“百汇中国”),并与百汇中国股东、IHH全资子公司百汇医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收购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和美医疗”)26.44%股份。
对于这一系列动作,市场认为,泰康选择的集团化改组方式为,“保险公司转换为保险集团公司,保险集团公司以货币出资设立保险子公司,原有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转移至保险子公司”,这意味着泰康或有意集团整体上市,并且借此提高估值、加快进程。
而在泰康的整体估值中,其一直倡导的“医养融合”战略自然是重头之一。目前,一方面,泰康频频与地方政府接触,共同探索合作建设医院、参与医疗互联网+、分级诊疗、医疗保险托管等方面的服务模式创新;另一方面,则是与国内外知名医疗、养老机构合作,完善国内医养布局,开启保险业务国际化发展之路。
或推集团整体上市
2016年8月,保监会批复同意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集团化改组,并且进行更名,成为国内第10家保险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的批复文件显示,更名后的泰康独家发起设立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保险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转移至后者。
泰康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目前,其股东呈现“民营股东、外资股东”共存的多元、分散股权格局,前三大股东为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3.77%)、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12.56%)、新政泰达投资有限公司(11.39%)。
与此同时,泰康的经营范围变更为“投资设立保险类企业,管理投资控股企业,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投资业务,经保监会批准的保险业务,经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对于泰康选择集团化发展之路,实在意料之中。可以说,这是保险公司在新时期诸多因素合力驱动下主动选择的结果,如集团资源整合降低运营成本、不同业务条线间的交叉销售和资源共享等。
不过,在新的监管体系下,保险集团面临的风险要远比单一保险公司复杂,如“偿二代”中明确集团层面特有的风险传导、组织机构不透明风险、集中度风险等,无疑对保险集团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从泰康选择的集团化方式来看,其或意在“集团整体上市”。一位不愿具名的泰康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集团化之后,泰康将晋升成为集多元牌照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估值将较单一的寿险公司大幅提升,并且选择这一集团化方式可以缩短上市时间。”
根据泰康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言,“不会为上市而上市,将在集团治理完善后上市,3年内一定会成为公众公司。”
除此之外,业内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一是其人事安排;二是与子公司的关系。
上述文件显示,保监会已经核准陈东升任泰康董事长,刘经纶任总经理,周国端、段国圣、马云、李艳华、尹奇敏、邱希淳、刘挺军等任副总经理,简言之即“原有泰康人寿班子成员集体平移”。
而在与子公司的关系上,陈东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三年,泰康将致力于处理好集团与子公司的关系,集团负责战略和沟通,激发子公司企业家精神,子公司负责市场和创新,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以此保证员工、客户价值最大化。”
八城千亿布局“医养融合”
在泰康的估值中,其一直倡导的“医养融合”战略自然是重头戏之一。
其实,这一布局伊始,内部并非全无争议声音,数位高管对此亦曾抱以怀疑态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的一个细节是,在陈东升早期提出投建养老社区计划后,内部一位高管曾明确表态,反对投建养老社区计划,“一方面,养老社区的投资周期长,养老社区通常5-8年难以实现盈利,这是业内共识;另一方面,这非泰康所擅长的领域。”
不过,最终经过反复论证、调研后,泰康确立了以长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医养融合”战略,即在养老社区邻近建设康复医院,以“养老社区+康复医院”双轮驱动的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而实践证明陈东升的选择颇具前瞻性。
对于这一战略,可以从养老、医疗两个方面来观察其布局。一方面,在养老社区上,2009年11月,泰康提出的养老社区股权投资计划,获得中国保险行业养老社区投资试点资格。
在随后的7年时间中,其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杭州8个全国重点城市完成第一轮的战略布局、投资200亿元建设以“医养融合”为特色的养老社区。截至目前,北京燕园和上海申园已经先后投入运营,广州粤园也即将开业。
据悉,未来5-8年中,泰康还将在全国投资1000亿元建设养老社区,先期构建拥有超过5万用户的连锁养老网络,长期将达到20万名客户规模。
另一方面,在医疗产业上,2015年9月,泰康战略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2015年11月,其投资的首个二级老年专科医院——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在北京燕园养老社区落成;2016年4月,其与南京大学、南京仙林鼓楼医院签约,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正式挂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在陈东升的构想中,未来10年,泰康将力争在每个核心城市都有一家三甲医院;一个医院+一个养老社区,这将成为泰康养老社区的标配。
一位保险资管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保险业务提供长期资金支撑养老产业持续扩张,资管业务负责提升保险资金的投资利差收益,医养业务则为寿险业务提高死差收益,最重要的是保险产品与医疗产业相结合,形成一个全产业链的闭环。不过,一些保险机构、地产机构照猫画虎,光拿地,建成了养老社区,而没有后期的持续经营,这样效果并不理想,难以为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泰康频频与地方政府接触,并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四川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天津市、成都市、武汉市等。
以2016年9月,泰康与四川省政府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为例,其中便包括四川省政府支持泰康与四川省公立医院合作新建医院,支持参与医疗互联网+、分级诊疗、医疗保险托管等方面的服务模式创新,支持通过委托管理、股份改造、PPP合作等形式,参与公立医院(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改制重组,在四川省打造医养社区。
国际化谋篇布局
延续上述思路,泰康的“医养融合”战略正在加速,并且已经开始国际化布局。
从泰康近一个月的战略合作情况来看,如其投资逾10亿元入股IHH旗下的百汇中国,并与百汇中国股东、IHH全资子公司百汇医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此次投资由泰康旗下的泰康资产负责执行,投资款将主要用于发展百汇中国在中国的医院及诊所业务,包括未来将在中国多个重点经济圈新开设诊所和医院。
彼时,陈东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次投资将促进泰康在中国医疗市场的事业发展,并且将深入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运营模式以及管理体系,走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如果这一合作是积累国际经验,那么与北星金融地产签订合作协议则是真正的“走出去”。
同月,泰康与北星金融地产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投资总资产价值逾61亿美元、逾450处、遍布于美国和英国的优质医疗、养老物业资产组合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北星地产金融是一家具有REIT(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不动产投资信托)组织结构的多元化商业房地产企业,2004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目前,其在上市综合型医养REIT中排名第四,2015年全美养老社区业主的床位数排名第七。
据悉,泰康与北星金融地产共同持有的该资产组合内包括逾450处资产,遍布美国和英国。
资产组合内包含三种类型的资产:一是以长期居住照护为主要服务目的的高端养老设施,二是以中短期康复治疗为主的专业护理康复中心以及传统的综合医院,三是提供多专科医生集团使用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医疗办公大楼,覆盖多种医养服务形态,为使用自费、健康保险、政府医保等支付来源的各层次客户群体服务。
陈东升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未来十年,泰康的国际化战略分为两步,一步是资产全球化配置,另一步是保险业务国际化,力争一举进入世界500强之列。”
而此前,泰康已经在资产全球化配置上有所建树。例如,2015年投资了伦敦金融城Milton Gate写字楼;斥资2.33亿美元、持股13.5%成为国际知名拍卖行苏富比的最大股东。
对于泰康的国际化战略,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资产全球化需求迫切,在国内资产收益持续下降的环境下,去海外寻找高收益资产代表了一种方向,可以实现资产配置的国别多元化,作为风险分散的策略手段,最终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匹配。”
“保险业务国际化则需要在自身业务成熟的基础上进行,泰康的‘医疗融合’战略在国内比较成熟,因此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但是现阶段应该会更多地与国际医疗、养老机构合作,借助对方在本土市场的经验、优势,逐步站稳脚跟。”上述保险业资深人士说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