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跨境并购最大收购国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作者:王莹 2016-12-16 11:49: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的7020家境外企业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9619.3亿元人民币。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跨境并购最大收购国。

中国资本正在深刻影响全球产业格局

商迪罗基(Dealogic)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跨境并购总额1739亿美元,同比增长68%。这意味着,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跨境并购最大收购国。

“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正在深刻影响全球产业格局。”中国并购合作联盟发起方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毓表示。今年以来,中企交易额超过3亿美元的大型交易已达28笔,而去年同期仅为21笔。

在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万达收购AMC、美的收购东芝等一系列知名并购交易推动下,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以创纪录的速度发展,早在今年年中就已超过去年全年交易额。

海外并购数量井喷,金融业感受深刻。杨毓告诉记者,民生银行主要采取“跟随战略”,围绕企业产业链的拓展帮助企业进行海外并购,通过不断丰富跨境金融产品来满足多元化需要。今年以来,民生银行服务了企业在非洲、欧洲、北美的并购业务。

海外并购: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

中企海外并购井喷背后,是中国如火如荼进展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这一大背景下之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企业发展转型升级。

海外并购被视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经济结构转型有两条路径,一是自我创新,这需要一套体制机制的建设和改进;另一个路径就是海外并购。

统计数据中可窥一斑,从1990年到2014年的20多年中,中企海外并购最重要的部分是能源类和资源类,到了2015年,前三名则分别转变为高科技、制造业和消费类。

“海外并购热点转移,折射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向内需为主方向的重大转型。”杨毓说,经济转型升级要靠创新驱动,如今的创新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条件,客观上离不开跨境并购支持和推动。

当前最缺专业化团队支持

高峰论坛前夕,受一些国家政治形势变动影响,一些诸如“中国企业停下收购步伐”“中企海外并购将放缓”之声此起彼伏,令市场各方对于海外并购业务前景的担忧情绪有所提升。

对此,杨毓表示,从长远看,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客观上都需要形成与海外并购的良性互动,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海外并购前景依然光明。“我们坚定支持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实现跨越式增长和发展,支持企业收购和兼并优质的项目、技术和品牌。”

一项针对中国企业的调查也显示,86%的中国企业负责人表示所在企业未来两年内仍将寻求海外并购。一家刚刚收购某欧洲企业的参会人士也告诉记者,海外政治环境动荡可能会延缓并购进程,但企业发展客观上需要跨境并购,未来依然是企业重要战略方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企业普遍反映有较高执行能力的专业团队是跨境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最缺精通金融、法律、产业政策的综合化专业服务团队。

针对这些需求,一些市场机构采取联合方式构建并购服务生态系统,由民生银行在2013年发起设立的中国并购合作联盟,旨在组建“并购服务集成商”为企业提供并购综合服务,目前已汇聚33家活跃于并购市场的银行、券商、律所、会计所、评估所等专业机构。

跨境并购“蹄疾还得步稳”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正在构建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在全球生产链位置的前移,都要求中国继续扩大和深入开放,都要求中国企业进行全球资源配置。

一些与会人士提醒,中企进行海外并购要注意控制节奏,“蹄疾还得步稳”。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表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企业海外收购要全面了解、准确判断投资目的国政治、法律、经济状况,以避免大规模投资后形势逆转带来严重损失。

近年来,一些国内企业大举投资海外地产物业,屡屡在市场最高点抢资产,企业对在境外并购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基础工作研判不足,对并购项目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暴露出诸多盲目性。

霍建国建议政府部门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对企业继续提供必要的便利化服务和政策支持,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信息引导;另一方面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特别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关注和跟踪。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