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今年货币政策会怎样?(热点聚焦))
央行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
中国今年货币政策会怎样?(热点聚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邱海峰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报告中一些细微的变化及对相关问题的解答更是成为市场讨论的热点。对此,专家指出,央行2016年第四季度报告为后期货币政策指明了方向,包括明确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突出强调防控金融风险、提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而除了货币政策,报告中关于中国经济预期的积极变化也特别值得关注,这既为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提振了信心。
“稳健中性”成大方向
中国货币政策如何走?央行本次发布的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关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从此前的“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到这次的“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由“稳健”到“稳健中性”的转变?
货币政策强调“稳健中性”有其现实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货币政策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方面,中国经济需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因此在基础条件出现较大变化时货币政策需要适时适度调整,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另一方面,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以及杠杆率已经较高的情况下,也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要充分理解‘中性’这一概念。就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所谓‘中性’就是要求货币政策既不能过于宽松、也不能走向紧缩,‘不紧不松’是其合理状态。具体来看,在货币供应规模上要保持总量的适度与稳定,同时不断优化资金投向的结构,重视服务实体经济。”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双支柱框架”抑泡沫
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同时,防控金融风险将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央行本次报告大篇幅提及“防风险”“抑泡沫”等问题,并强调,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如何防控资产泡沫、化解金融风险,央行给出了明确的思路。报告指出,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离不开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需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的作用。
“央行本次强调双支柱政策框架的调控作用,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这将为后期防控资产泡沫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措施。事实上,目前所谓的资产泡沫主要是房地产泡沫,而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密切,其泡沫的形成既会抑制实体经济发展、也会影响金融稳定。因此,防控资产泡沫不是简单的货币政策问题或宏观审慎政策问题,而是要将二者结合,通过两个政策的协调配合来提高调控的有效性。”宗良表示。
经济预期有所改善
除了在具体货币政策上传递新信号,央行本次报告在对宏观经济的展望上也有一些新变化。宗良认为,报告中不少积极的细微变化正体现了央行对于中国经济预期的改善。如相比于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央行2016年第四季度报告中“中国经济新的动能正在增强”的表述更为积极,同时,“展望未来一段时期,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不少”“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减轻”等积极表述均是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没有的。
“央行在报告中直接提到‘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减轻,运行总体平稳’,之前都只是提到‘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本次明确表态经济下行压力减轻,反映出央行对于经济下行的担忧情绪逐渐消散。”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
宗良指出,央行预期的改善更多还是基于全球及中国经济客观情况作出的理性判断,有着充分的基础。事实上,2016年中国经济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着明显改善。量的方面,2016年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均增长6.7%,第四季度增长6.8%;PPI由负转正,且保持强势增长;进出口逐季回稳向好。质的方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消费贡献率达到64.6%,高技术产业加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