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业板IPO提速如何保证质量?)
IPO提速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从每个星期的交易日间隔发新股,到后来的每个交易日都发行新股,直至后来“极端”的“一日三发”,让投资者真切地感受到了IPO提速的“滋味”。当然,背后则是以股指的下跌调整作为代价的。
今年新股发行是否仍然会提速?日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作出了回答。比如刘士余表示,资本市场就跟穿这个项链是一样的,要有好的珍珠,那就是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珍珠数量要够,那就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还要增加。(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后,资本市场的自我修复比预期要好,具备了适时、适度加大IPO力度的条件。而从刘士余的相关表态看,即使今后股市步入低迷,如果再寄希望于监管部门以暂停新股IPO的方式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或不再“现实”。
整个市场IPO提速当然也包含创业板的IPO提速问题,但创业板新股IPO或又不同于沪深主板与深市中小板。比如,此前关于新三板公司转板创业板的声音不绝于耳。并且,对于创业板,高层还是寄于厚望的。比如国务院十三五科技规划中就写道,要深化创业板市场改革,健全适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扩大服务实体经济覆盖面,客观上为创业板改革定了调。而今年年初,在深交所第三届理事会第48次会议上,再次明确2017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研究制定创业板改革方案。
关于创业板改革,监管部门很早就提出了要拓宽门槛、多套指标、淡化盈利等措施。而创业板的改革思路中,最先要做的就是降低门槛和审核提速。事实上,目前新股IPO提速了,审核也“提速”了。有统计资料显示,去年12月51家获得证监会IPO批文的公司平均排队时长为771天,今年1月的34家公司平均排队时长为681天,2月份至今的24家企业平均排队时长为653天。而最近半年排队的IPO公司中,速度最快的立昂科技只用了420天就拿到了批文。因此,新股发行与审核呈现出双提速的局面。
据媒体报道称,深交所人士表示,就创业板来说,改革后,特别好的公司肯定会额外加快审批流程,最快实际审核时间可能只要6个月。6个月时间就能上市,这在此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如果真的能够变成现实,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所说的用两至三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将可能实现。
对于目前的IPO提速问题,监管部门表示,新股发行提速了,但审核标准并没有降低。问题是,相对于主板的IPO,如果创业板IPO时间跨度更短,又该如何来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呢?
这几年创业板的造假上市问题表现“突出”。如万福生科、欣泰电气等,都是创业板“家族”的成员,也都是典型的造假上市的代表。其性质之恶劣、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自不待言,虽然2014年监管部门改革了退市制度,但并不能排除市场上不会出现铤而走险者,更不能排除不会出现另一个“万福生科”与“欣泰电气”。
发展创业板,打造“中国的纳斯达克”方向固然没有错,但如何让在创业板挂牌的公司都如刘士余所声称的“珍珠”,显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退一步讲,如果创业板的门槛降低了,那么不排除会有“烂珍珠”也混入创业板,那么由这样的“珍珠”串起来的“项链”就不会“好看”。
产生IPO堰塞湖虽然会拉长某些企业的上市时间,但企业排长队也绝非没有一点“好处”。像某些企业在排队时呈现成长性十足的特性,但随着排队时间的延长,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不得不因为业绩等方面的原因退出,2016年有90多家企业从排队的队伍中主动退出,说明这些企业并不符合上市的条件。因此,IPO堰塞湖也能起到一个自我“筛选”上市企业的作用。
IPO堰塞湖一方面印证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市场的承载能力上的不足。因此,对于IPO提速,笔者以为是值得商榷的。而对于创业板IPO的降低门槛与审核提速,笔者同样认为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