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货币市场加息影响几何?)
3月16日,央行上调7天、14天、28天逆回购操作利率10基点,其中,2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由2.35%上调为2.45%,2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由2.5%上调为2.6%,400亿元的28天期的逆回购中标利率由2.65%上调为2.75%。同时,央行对17家金融机构进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3030亿元,上调MLF操作利率10个基点,六个月和一年期利率分别升至3.05%和3.20%。央行的举措也引发市场关注与热议。货币市场加息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收紧?对资本市场影响几何?
此次上调中标利率仅仅属于货币市场的加息,与存贷款利率的上调(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加息)是存在区别的。央行上调存货款利率,往往是一种主动的调控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的范畴。而货币市场中标利率的上调,背后往往更凸显出市场化的一面。其实,中标利率的上调,也并非什么新闻。如央行1996年以来每一期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就经常在变。
另一方面,央行上调中标利率的时点也颇为“微妙”。美联储在北京时间16日凌晨宣布,将指标隔夜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75-1.00%的区间。这是美联储自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三次加息,也是三个月内第二次加息。今年美联储还会加息几次或不再加息,目前都还是未知数。而央行上调中标利率,背后却也不无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因素在内。如果美联储没有加息的话,中标利率即使是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或许也不会上调。
针对央行此次货币市场的加息举措,某财经网站发起了“央行上调MLF和逆回购利率”的投资者调查活动。其中,有65.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货币政策收紧信号,有57.5%的被调查者认为央行今年会加息(上调存贷款利率),而认为利空A股的投资者则占比47.8%,利多A股与没影响的分别占比24.9%、27.3%。数据的背后,其实也表现出投资者的某种担忧。
尽管央行声称中标利率上行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但背后无疑也存在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去杠杆的目的。毕竟,在2015-2016年间,由于货币市场利率较低,导致资本市场杠杆过高,货币市场加息有助于去杠杆。像资本市场上的杠杆收购,杠杆增持等,在加剧了相关个股股价波动的同时,客观上也放大了整个市场的风险。而在去杠杆的情形下,将有利于市场的平稳运行,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能防止股市“野蛮人”与资本大鳄鱼肉投资者,并从市场中大肆窃取巨额利益。
尽管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央行货币市场加息的举措利空A股,但实际上或并非如此。如周四在消息出台后,沪深股市均高开高走,上证指数甚至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点,根本没有看到利空的“影子”。因此,货币市场加息,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至少是中性的。目前的股市,正按照其运行规律在走。无论是美国加息,还是央行上调中标利率,股市都表现出“视而不见”的特性即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