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科院揭示股市仍处疗伤阶段,2017股市无大戏?)
社科院金融蓝皮书,往往为市场指明方向,而每一次蓝皮书的出炉,也将会给市场带来不少的参考。
从近期发布的金融蓝皮书内容分析,报告指出了2017年市场的信心仍处于“疗伤”的阶段。“维持稳定、窄幅波动”将会是2017年股市的主基调。
由此可见,通过本期金融蓝皮书的报告,实际上也暗示出社科院对今年股市的表现还是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考虑到股灾后的重建,投资信心的重新修复,市场持续维系着稳定的状态,也许是最佳的结果。这,不仅利于降低股市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同时也为股市融资功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利于加快股市IPO堰塞湖泄洪的压力。
回顾近两年社科院蓝皮书的报告预测,基本上获得了市场的参考。但,回顾之前两年的预测报告,虽然市场整体表现大致符合预期,但在具体运行区间上仍难以避免一定的预测偏差。
以2015年蓝皮书报告为例,报告表示,我们站在牛市的边缘,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环境也趋于形成,调整本身将在2015年进入佳境,而蓝皮书则表示2015年证券市场将迎来一轮一定规模的缓慢牛市行情。
回顾2015年股市的表现,年内上半段基本上符合报告的预测,但上涨节奏显著超出市场预期。但,似乎谁也没有预测到,2015年下半段,股市却发生了无法预测的股灾风波,而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沪指就从5178高点下跌至16年年初2638低点,累计跌幅相当巨大。
再以2016年的蓝皮书报告为例,针对股市表现,蓝皮书预测2016年上证综指或在3200点至4000点内波动,“慢牛”值得预期。
时隔一年时间,回顾2016年的股市表现,其全年波动区间为2638点至3538点,但剔除年初熔断机制匆匆落幕的冲击影响,实际上当年股市核心运行区域在2850点至3300点。
整体上而言,虽然熔断冲击后股市基本上维持稳中有升的“慢牛”格局,但与蓝皮书3200至4000点内的指数波动预测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对此,也印证了一句话,即股市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特征,但蓝皮书报告还是值得我们去参考。
时至今日,2017年已经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而从前一季度的市场表现来看,显示出典型的“沪强深弱”的格局。但,基本上维持稳定,波动率持续降低的局面,而这也印证了股市仍处“疗伤”的阶段。
事实上,近一年时间以来,中国股市的波动率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迹象。进入2017年,股市波动率更是降至了冰点。有数据显示,上证综指已经连续超过60个交易日跌幅不超过1%,而对于15年的股市而言,股市跌幅超过1%已经可以认为是微跌表现,但时至目前,跌幅超过1%,在市场心目中,已经属于大跌的行情了。
确实,对于充满不确定性的2017年来说,维系股市持续稳定,确实具有一定的战略性意义。与此同时,经历了15年股灾风波、16年年初熔断机制匆匆落幕的冲击影响,时下的中国股市已经不能够承受太多的压力与风险。近一段时期,股市波动率持续降低,股市日均涨跌幅明显收窄,这也反映出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而前期撬动市场投资活力的高杠杆资金工具也基本上遭到市场的清理。
时下,正处于股市投资信心逐步修复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股市“灾后重建”的后半段,而用“疗伤”来描述当下的市场,也最合适不过了。
持续性偏低的市场波动率、日均涨跌幅持续收窄、股市日均成交量能的持续低迷以及市场赚钱效应难以持续等,这也是近期股市的真实写照,而2017年股市维持这样的运行特征,虽然维系了市场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但因市场过于沉闷,容易持续降低股市的投资活力。但,从市场释放出来的信号来观察,股市仍处“疗伤”过程,实现稳中有升也许是最好的结果,而期盼年内股市出现大幅上涨的行情,整体概率也并不高。
或许,对于投资者而言,今年股市赚钱的难度也再一次提升,而凭借一定的股票市值,乃至长期坚守稳定性极高、股息率稳定的低价蓝筹股,来完成申购新股的目标,也许是今年安全性最高、最容易实现盈利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