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B股频现大跌,历史遗留问题该要解决了!)
最近一年,A股市场的表现趋于平稳,波动率大幅降低,而B股市场则紧跟A股平稳运行的步伐,但依旧离不开活跃度低、流动性差、日均成交量能疲软等特征。
不过,细心观察近一年B股市场的表现,却发现B股市场每隔几个月都会出现一两次的单日大幅杀跌走势。其中,以最近半年为例,2016年10月17日B股指数单日暴跌6.15%;2017年1月16日B股指数大跌2.64%,盘中一度出现4%的跌幅。至于今年3月23日,B股指数午后突然急跌,且盘中一度大跌近4%,收盘逐渐回稳,但全天仍收跌1.75%。
从B股单日暴跌对A股市场的影响情况来看,B股指数确实具有一定领先指数的意味。
同样以2016年10月17日为例,在B股指数暴跌影响下,A股午后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盘中一度急跌近1%。2017年1月16日,在B股大跌影响下,当天A股震荡走低,盘中一度急跌超过2%,尾盘小幅收跌。至于2017年3月23日,则受压于B股指数的急跌,A股午后出现急跌的走势,但尾盘依旧勉强收回。
由此可见,从近半年的数据分析,B股单日急跌,对A股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B股指数更是成为市场的领先指数。不过,从另一种角度分析,近半年来,当B股指数出现单日暴跌走势之后,随后均出现震荡回稳的表现,而A股市场后续回升的表现更为明显。但,对于今年3月23日B股指数的急跌表现,后续可否重新引发市场逐渐回升的走势,仍需进一步观察与确认。
针对3月23日B股指数的突发急跌走势,市场并未找到实质性的消息,而市场各方仍在不断猜测与分析之中。
在笔者看来,对于B股指数单日急跌的走势,暂时没有实质性的消息影响,但部分市场传闻叠加B股自身流动性弱、市值低等特征,却容易遭到部分资金的加以利用,进而达到恐慌打压的目的,间接拖累A股市场指数的表现。
事实上,B股急跌,往往会把恐慌情绪传导至A股市场身上。但作为交易规模偏低的B股市场,完全不能与A股相提并论,而B股单日暴跌也很难给A股市场带来太沉重的打击,市场也可能存在过度解读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近期市场资金面紧张的状况,而流动性持续超预期紧张,也会间接影响到市场的走弱,且结合前期获利盘的积聚因素,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抛压风险。
此外,还有一则传闻,可能容易被资金机构加以利用。具体而言,即有传闻表示,MSCI提出将A股纳入全球指数的缩小化方案,并于今年6月份决定A股是否被纳入至MSCI基准指数,而在笔者看来,A股纳入MSCI仍存一定的难度,但一旦纳入MSCI,则B股市场可能存在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其整体吸引力进一步降低。至于前期市场反复提及的国际板传闻,同样容易影响到市场的心理情绪,而B股遭遇边缘化已经成为了事实,甚至更成为了历史遗留问题。但,对于未来B股历史遗留问题将会如何解决,至今仍未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实际上,对于B股市场的问题,一直未有一个彻底性的解决方案,而这也困扰着B股改革的步伐。
B股,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并以外币认购与买卖,这与A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对于B股而言,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多,而B股改革迟迟未能够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其中,多年来B股边缘化严重,彻彻底底沦为了鸡肋市场。虽然部分B股较A股存在一定的折价率空间,但因其流动性差、活跃度不佳,很难吸引资金的关注。
再者,B股流动性、市值等问题,严重制约着B市场的发展,而它的存在,形式性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而B股市场整体定位仍具较大的疑惑性。
与此同时,投资者参与B股明显受限,而计价方式、发行对象的不一致,也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参与热情。即使01年后开放了境内个人居民的投资,但整体投资吸引力始终未能够得到提升。
此外,B股市场缺乏融资功能,而投资功能也不足,说明这个市场几近鸡肋,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实体经济的提振没有太有效的影响。同时,因其缺乏有效对冲机制,且监管、法律法规等问题仍有不少有待完善的地方,由此也大大降低了资金的投资热情。
与之相比,A股市场已经完成了超过3000家企业的上市进程,近年来股市的融资与再融资规模更是突破万亿级别,而B股市场的发展更是让人感到堪忧。由此可见,对于B股市场这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确实需要有一个全面性的解决方案。
其实,近年来,B股市场的改革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此期间,市场尝试了“B转A”、“B转H”等方式,试图获得一个周全的改革方案。但,从实际操作中,前者仍有可行性,但后者却因不少门槛的约束,而可行性也骤然降低。
时下,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全面通车,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模式的深入推进,也为B股全面性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B股市场频现大跌,而B股市场这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总是要有全面解决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