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营改增减负红包为中国经济攒后劲)
“营改增红包”为中国经济攒后劲
到今年5月1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即“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已整整一年。一年来,营改增不仅优化了中国税制结构,而且减少了企业重复征税、不能抵扣、不能退税等弊端。同时,营改增为中小型企业带来的减负红包更是增加了企业获得感,明显促进了创新活力的迸发。专家指出,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深入,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环境有望进一步改善,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将加速集聚,从而为整个经济积攒更多转型升级动力。
减负红包分量十足
富国之道,节用裕民。不久前,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66亿元,支出45917亿元,出现了1551亿元的阶段性“赤字”。分析人士指出,与往年“收不抵支”在后半年出现相比,今年一季度即出现“赤字”,一方面源于社保、医疗、就业等财政支出较为积极;另一方面亦与减税降费措施持续深入密不可分。其中,营改增的作用值得关注。
据了解,营改增的核心在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征税,从而实现由“营业即征”向“增值才征”转变。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营改增实施以来,98%左右的试点纳税人实现了税负下降或持平,总体减税规模越来越大。
“一年来,营改增减税力度比较明显,为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包。事实上,相比于减税本身,营改增更大的意义在于促使我国税负结构更加公平合理,从而有利于经济转型。”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企业受惠释放活力
减税降费,放水养鱼。营改增实施一年来,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降成本的实惠。例如,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税负由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前的4.9%降至2016年底的0.6%,减税对集团年化净利润的贡献超过8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根据营改增新政策,如果企业按基建投入20亿元测算,同时按建筑业一般纳税人11%的税率计算,企业就可以新增1.98亿元进项抵扣,这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经营能力。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明星指出,一年来,全面营改增已经收到了税制优化、大幅减税和经济增长等多重效应。从减税效应本身来看,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都实现了“只减不增”。
与此同时,刘小川也指出,营改增过程中个别企业税负有所增加在所难免。其原因主要是购销不均衡以及未能足额取得合规发票用来扣税。未来,在征纳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经济转型后劲更大
积攒后劲,久久为功。尽管全面推开营改增一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中国在降成本方面的改革脚步并未放缓。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一季度已出台降费2000亿元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六大全新减税举措:一是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从今年7月1日起,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17%、11%和6%三档,同时降低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二是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三是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四是积极开展试点,对初创期企业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五是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试点推至全国。六是延长部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时期的中国经济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其核心在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由粗放式发展向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式发展转变。为企业减税降费,显然有助于实现这种转变,从而为中国经济积攒后劲。”刘小川说。
刘小川进一步指出,营改增在减税方面具有较大的普惠性,而最新的几项减税举措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则更具针对性。需要看到,营改增与这些最新措施的同时进行,参考了国际先进经验,有利于提高专业化企业的竞争力,引导资金投向新兴产业,最终加速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