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杜坤维:谨防监管叠加伤害实体经济和中国股市

来源:价值中国网 2017-05-26 09:55:2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谨防监管叠加伤害实体经济和中国股市)

总书记说过一句话“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因此面对4月份经济数据部分走软疲态有所显现,稳定金融让金融活起来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就成为监管的一个必要工作,中国现状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资金脱虚向实客观存在,对金融监管不可少,但是金融监管需要综合评估,需要更多与市场沟通,防止金融监管单兵突进,导致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出现不必要波动,不仅达不到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反而进一步推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实体经济融资难度,从而损害实体经济。

一季度以来,央行开始缩表,四月份以来,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固然有利于金融去杠杆,有利于遏制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但是由于多方监管对市场评估不足,已经造成市场流动性出现一定紧张,资金利率明显升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增加,这与监管初衷是不相符合的。

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不断攀升,以上海间银行市场SHIBOR3M资金为例,从16年11月的约3%升高到5月19日的4.4641%,上涨了460个基点,5月19日,股份制银行AAA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约为4.7%。最新一期国债招标利率已经升高到4.5%,较上次利率上浮30个基点,上次利率为4.2%。 距离最近的一次国库现金定存招标在今年3月16日,当日央行和财政部600亿元3个月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4.2%,较此前一次利率上浮125个基点,创下15年以来新高, 据网贷安全110监测的数据显示,本周(5月13-5月19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378款,较上周增加了52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25%,较上周上升了0.05个百分点,也是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一切迹象都在显示市场资金利率中枢在不断抬高,银行间也再度展开存款争夺战,就连四大银行的建设银行也不例外,率先提高各档期存款利率,建行一营业网点存款金额如果是1万元以上,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的利率分别为:1.43%、1.69%、1.95%、2.73%、3.58%、3.3%。如果是大额存单、存款金额为20万元以上,则在基准利率上浮40%;其中,某城商行3个月、6个月、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45%、1.72%、2.05%,较基准利率上浮30%多。但是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6%、3.2%,较基准利率上浮24%、16%。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43%、1.69%、1.95%,2.5%、3.1%、3.1%,除了2年期和3年期较基准利率上浮19%、13%,其余期限均上浮30%。

银行获得资金成本较大幅度升高,为了保持适度的利润,一定会相应的提高贷款利率来转嫁成本,最后将传导到实体经济和家庭,家庭主要是地产抵押贷款,因此最后受到伤害的依然是实体经济,从一季度数据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已经出现抬升。黄志龙提供的数据显示,反映整体融资成本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今年3月已上升到5.53%,环比上升了0.26个百分点。特别地,反映企业短期融资成本的票据融资利率已连续反弹两个季度,至今年3月末的4.77%,较前期低点大幅上升了1.7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以企业中长期贷款为主的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也在缓慢上升,一季度环比上升了0.19个百分点,居民部门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同样上升至4.55%,较上期回升了0.03个百分点。随着4月份首套房贷房贷款利率折扣越来越低、二套房贷款利率上浮越来越大,预计二季度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将加速攀升。

据每经新闻,4月份以来,数只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已超过7%。4月19日,两只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均为7.1%。Cho ice金融端数据显示,企业债利率从年初的3%节节攀升,至今增幅达380bp。发债利率7.1%不是顶,到了4月27日贵州贵龙的实业公司发行的一笔5年期AA级的企业债利率竟然高达7.8%,相比于1年多以前万科发债高出一倍以上,其企业发债利率要低于银行信贷等,发债利率升高到7.8%,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已经高于8%了。

因此不管是间接融资的贷款还是发债融资的直接贷款利率都在升高,这样的金融监管不是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贵问题,而是在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问题,股市乃经济晴雨表,实体经济不好股市也不能好,股市不好何来支持实体经济,这与本轮金融监管初衷已经是南辕北撤了,金融监管是一个平衡的艺术,限制资金脱虚向实方向正确,但是也要注意方式和节奏,防止好心办坏事,对金融监管政策的后果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尤其是要注意一行三会同时出台监管政策的叠加效应和合成谬误,或许单个政策看起来都是正确无误,但是各种政策的叠加就会出现放大效应,造成金融市场出现难以估测的波动,股票市场下跌虽然原因复杂多变,但与金融监管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并可能出现处置风险而产生新的风险,导致金融监管走偏,进一步伤害实体经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