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股表现显著逊色于外围市场,都是IPO的错吗?)
一方面是以上证50为代表的优质股票的持续表现,乃至部分股票的价格屡创新高;另一方面则是多数股票的持续阴跌,更有甚者创出了近年来的新低水平,而自前期高点累计最大下跌幅度超过50%的股票,更是比比皆是。这系列现象,也是近期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
“指数分化,个股普跌”,这是近期市场行情的重要体现。但,在个股明显分化的背后,则是一轮轰轰烈烈“去泡沫化”的过程,纵观这类跌幅较深的股票,多数以前期价格严重透支基本面的概念题材股为主。相反,对于股息率稳定,基本面良好以及财务实力深厚的上市公司,近期的抗跌能力还是非常明显的。
A股市场“跟跌不跟涨”的现象,已经不是偶然。近期,在外围市场屡创新高的过程中,A股市场却不涨反跌,其表现又一次显著逊色于外围市场,而这一系列的表现,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或许,对于市场而言,可能会把问题指向IPO高速发行的身上。实际上,自去年11月份以来,A股市场基本上保持一周一批次的高速发行节奏,而近段时期的IPO发行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当然,系列“降杠杆”、“去泡沫”的过程,足以影响股市的波动,而利率变动、流动性松紧,也是股市运行趋势好坏的影响因素。但,对于A股长期走熊,长期处于“跟跌不跟涨”的现象,也与IPO衍生出来的背后问题,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IPO高速发行的过程中,有了再融资新政以及IPO新规模式给予压力对冲。换言之,以往年均上万亿的股市再融资规模,可能会显著降低,对冲部分IPO压力。同时,在IPO新规模式下,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机制,取而代之的,则是中签后再缴款的形式,大大减缓了IPO发行对存量资金的分流影响。
然而,面对IPO一周一批次的高速发行,依旧会带来不少消极性的影响。
其中,IPO过快发行,会对市场投资心理构成冲击,而在熊市行情下,容易产生“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效应。
再者,IPO高速发行之后,排队企业依旧高居不下,而待企业成功上市后,则大股东凭借极其低廉的原始股成本,摇身一变就是亿万富翁,轻松实现一夜暴富的目标,这也是股市造富的真实写照,而当大股东身价暴涨后,则可能进一步利用股市这一场所,实现更大力度的融资目标,但上市公司融资与分红比例,却并不均衡。
与此同时,则是股市自身退市率长期不达标的问题。近年来,虽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力度显著提升,但光有股息率还是不行,更需要退市率水平的跟进,这样才能够实现股市的优胜劣汰功能。但,在A股实现退市率提升的同时,更需要提升投资者的索赔效率,而投资者维权意识提升,更显关键。
除此以外,IPO之后,随之而至的,将会是一轮配股、定增等再融资预期,虽说目前再融资门槛提升,但仍会存在一定的分流压力。此外,就是一轮限售股解禁热潮,而接连不断的减持限售压力,却增大股市的资金分流压力。实际上,在股市批量造富,大股东大资金大机构大举套现的背后,是建立在市场持股成本严重不对称,信息优势不匹配的基础之上,而这实际上还是加剧了股市财富再度分配的不合理风险。
由此可见,对于市场而言,IPO本身并不可怕,适度IPO对股市影响不会很大。但,市场最担心的,还是IPO高速发行的背后,企业信披质量是否达标,后续限售股解禁压力是否庞大,同时是否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给予对冲系列的风险等问题。
对此,在IPO堰塞湖加速泄洪的同时,需要对企业信披质量把好关,同时防止暗箱操作等风险。至于限售股密集解禁等风险,需要更有针对性差异化处理,对于未按规定解禁的,可以通过大幅增加税收,提升违规成本等方式进行调节,至于修改注册地巧妙避税等行为,也需要给予整顿,并进一步细化规则,防止市场“钻空子”的行为发生。
在现有的IPO规则模式下,IPO本身并无太大的问题,但节奏快慢,仍需充分衡量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并合理调节。但,对于市场而言,更为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三公”市场环境,切切实实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