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8亿元违规减持处罚600万元怎能遏制违规减持)
中国股市违规事件频发,就在于处罚的挠痒痒,不足以震慑市场违规主体,让他们产生敬畏之心,不改变轻打轻罚的陋习,中国股市乱象难以得到有效纠正,正所谓乱世当用重典。
日前红旗连锁发布公告,公告称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控股股东曹世如于2016年5月10日和6月15日两次合计减持红旗连锁总股本13%的股票,未在法定限制期限内停止股票买卖,违反法律规定减持的股票数量为10,880万股,违反法律规定减持金额为58,208万元。证监会责令曹世如改正,给予警告,并处600万元罚款。
违规减持10,880万股,违规套现58,208万元,仅仅处以600万元罚款,仅仅相当于违规套现所得的1%多一点点,违规违法所得就被彻底洗白成为合法的收益,这样的处罚怎能产生震慑作用,让市场主体敬畏市场,敬畏法律,敬畏监管者,只能产生负向激励,激励每一位原始股东都去实施违规减持,实现利益最大化。正是因为处罚不到位,市场违规减持不断发生,让投资者充满愤怒,但也无济于事,只能骂骂娘而已,只能生一肚子闷气而已。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同时,深沪交易所出台细则,完善减持规定。但是非常遗憾,这一“史上最严”的减持新规依然缺少违规减持的惩治措施和惩治手段,其处罚措施还是停留在批评、谴责与限制交易等“初级”阶段,没有惩治的法规等同于没有牙齿的老虎,只不过是看起来吓人罢了,是无法有效遏制违规减持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看看最严减持新规颁布一个月来的市场表现,一个月就有十余家公司披露违规减持公告,公司股东和董监高“顶风作案”,包括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青山纸业就在昨晚(27日)公告称,公司董事刘洁于2017年6月19日违规清仓卖出所持公司股票98.88万股,成交金额398.16万元,并深表歉意,违规清仓减持仅仅一句深表歉意就能了结吗?违规减持理由多种多样,但真的如公告那样吗?如正在休假未能及时充分解读新规、急需资金、证券账户由其家属代为管理和交易、家属需要资金归还借款等,笔者并不完全相信,很多就是冠冕堂皇的托词,只不过是市场缺少惩治手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惧怕担忧的。
因此笔者认为面对不断涌现的违规减持需要创新监管手段,加大惩治力度,违规减持最大问题就是实施利益最大化,防止自己减持影响市场筹码平衡冲击股价,导致减持价格下跌,影响减持利益最大化,因此需要创新监管手段,借鉴其他监管经验,笔者认为证监会完全可以套用包河法院恢复河流湖泊自然生态的做法,据市场星报,去年肥西男子魏某因在巢湖禁渔期非法捕鱼1.6公斤,在合肥市包河区法院受审。魏某当庭被判处罚金5000元,此外,他还向渔政部门缴纳了6000元生态补偿款,用于购买鱼苗投放到巢湖中。包河区法院副院长孙先友告诉记者,生态修复款是一种创新模式,
违规减持就在于对股市生态的一种破坏,包括资金与筹码的失衡加剧,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应该秉承从哪儿来回到那儿去,让违规减持者在一定时间内回购所有股份,回购股份价格高于减持价格,差价自然由减持者承担,回购价格低于减持价格,违规减持者就有了额外收益,差价部分应该上缴公司所有,另外还应该处以适当的经济处罚,参照有关标准,笔者认为处罚金额应该不低于减持金额的10%,对于严重违规者可以提高到30%。
中国股市违规减持之所以屡禁不绝,就在于违规减持所得远远大于违规处罚的付出,造成越是违规,所得的利益越大,而不是越小,造成一种负面激励,只有加大处罚力度,让违规减持者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有效减少违规减持,反过来,对违规减持轻打轻放,是无法根除违规减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