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案例增多说明了什么)
变更募资投向,这是上市公司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今年尤其突出。根据数据统计,截至9月18日,今年以来A股公司共发生459起变更募资用途事件,而去年同期仅为136起,同比增长234.5%。其中,设备制造业、有色、仪器仪表、土木工程、生物医药等行业变更募资投向的公司居多。
大批的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这说明了什么?目前业内人士的说法是,由于公司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目前市场机会不佳。有的公司则是此前计划参与热点项目投建,但热门概念转换快,随着市场热度减退,相关公司也就不再愿意投资这些项目。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不过,这种说法也只是反映了一个表面现象,而并没有说出问题的实质。而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就是上市公司融资太容易,以至上市公司在融资问题上并不慎重,随便编造几个项目,就可以进行再融资,进而将资金大把大把地融到公司里来。虽然近年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是客观事实,但上市公司如果能谨慎融资的话,那么,上市公司就会对经营环境的变化情况事先作出判断,从而减少募资投向变更的事情发生。而正因为上市公司融资太容易,所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市里的钱不融白不融。如此一来,哪怕就是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上市公司也可以编造几个项目,先把资金融进来再说。
而上市公司融资太容易,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融资审核把关不严。目前不论是IPO还是再融资都是需要监管部门来审核的。但为什么审核出来的资金投向,很多公司最终又改变了呢?这就充分表明审核没有起到把关的效果,对于融资的合理性缺少一个准确的判断,结果导致哪怕是上市公司胡编乱造的募资项目,也都顺利地通过了监管部门的审核关。可以说,监管部门在这方面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
也正因为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把关不严,导致上市公司融资太容易的原因,所以不少上市公司都来编造项目进行再融资。正如今年8月天齐锂业在回复交易所有关该公司“不差钱为何要再融资”的问询时所表示的那样,声称未来“花销大”。尽管该公司有着良好的现金流情况,但为了再融资,该公司仍然辩称公司日常运营资金需求巨大,且未来有多笔大额的资本性支出。而正是这种原本并不缺钱但仍要再融资的做法,进而导致A股市场的融资制度沦为圈钱制度,A股市场也因此成为圈钱市。
也正因如此,在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的浪潮一再向市场袭来的背景下,不论是从监管的角度,还是从投资的角度,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监管者,有必要通过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而加强对上市公司募资变更的监管,而不是继续放纵上市公司任意变更募资行为。
首先,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加强对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行为的监管。由于上市公司的不少募资项目本身就是胡编造造出来的,而募资到手后,又变更募资投向,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说,这其中就不排除存在弄虚作假的可能。因此,对于变更募资投向的公司,都应该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进行监管。对于确实涉及到弄虚作假信披的,必须予以相应的处罚,而不是放任上市公司在融资问题上进行弄虚作假。
其次,对于变更募资投向的上市公司,规定其从正式变更募资投向时起五年内不得再融资。以此避免上市公司把股市当成圈钱工具,有事无事向投资者伸手要钱,有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都要向市场进行再融资。
此外,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金额加以限制。在这个问题上,目前的再融资制度已经有所行动,比如规定,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但这个规定只是对再融资发行的股份数量作出了限制,还有必要对再融资的金额作出限制。比如规定,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前次融资以来,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现金分红金额的2倍。如此一来,上市公司想随意融资也就不可能了。与此相对应的是,上市公司的融资就会变得慎重起来,变更募资投向的现象就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