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发展深圳样本:千亿产值后 如何抓住智能化风口?)
在下一个变革中,新能源搭载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趋势。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在智能汽车领域,深圳有它的传统优势和短板,在新的竞争中,要看深圳如何把握机会。
深圳,这一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地,是否有望引领下一个产业浪潮?
10月25日,2017年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落下帷幕。据香港媒体报道,在参展时,深圳企业比亚迪有21架新款Midibus获荷兰巴士公司Connexxion订购,将于明年夏季付运。有关订单为欧洲最大重型电动车订单之一。
比亚迪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这并非深圳新能源汽车首次“走出去”,比亚迪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其产品已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
2016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值已达到1038亿元,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在提及深圳的创新企业时,比亚迪常与华为、中兴、腾讯等齐名,成为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而在下一个变革中,新能源搭载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趋势。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在智能汽车领域,深圳有它的传统优势和短板,在新的竞争中,要看深圳如何把握机会。
千亿产业集群
截至当前,欧洲多个国家提出将在2025年到2040年间禁售传统燃油汽车,中国也正在启动对这一事项的研究。汽车产业更替,内燃机转向新能源动力,借助这一机遇,作为汽车制造领域的后来者深圳,恰好站上了新的赛道,在全国汽车行业崭露头角。
往前回溯十数年,深圳尚无汽车制造业,直到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公司,才弥补了这一空白。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自2009年后实现飞速发展。
2009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年均增幅高达100%,2012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到2016年,产业规模已达到1038亿。
深圳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比亚迪的2016年年报显示,在私家车市场,其新一代双模电动汽车“秦”和“唐”连续两年包揽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015年及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则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企业。
而在这背后,是深圳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得益于在电子器件产业链方面的积累,深圳在电机、电控方面有较大优势,尤其在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领域出现了一批代表性企业。
其中,贝特瑞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之一;新宙邦是国内主流的电解液厂家之一;星源材质则是隔膜市场的国内龙头;长园集团、沃尔核材两家上市公司占据了国内辐射功能材料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助推。2009年,深圳市政府出台《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设立了规模达3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对于此类产业政策,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圳政府做的是基础性的工作,看到某个前瞻行业的爆发,不断地补齐产业链条环节中的短板。
比如,在今年10月20日公布的2017年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中,深圳引进了一个高效低成本储能器件关键技术研发团队。
深圳新能源汽车企业佳华利道总经理欧阳力文告诉记者,对于产业创新,政府的态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后续能够带动资本,去投资能引领产业升级的、技术领先的、前景广阔的行业。
从应用端推广
深圳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大力从应用端上推广。
今年9月,在深圳举办的国际低碳城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总结,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较早,能源结构调整也比较早,基本没有重度雾霾,现在这一地区正在实现低碳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深圳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6年,深圳GDP增长9%,全年的空气优良天数也提高至354天;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0%。
在绿色GDP的成绩单中,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推动“公交电动化”,可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因素。
在上述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深圳市一位官员介绍,深圳全市的公交车在机动车总量占比为1%,行驶里程和污染物排放量却达到30%。自2012年起,全市更新、新增的公交大巴就必须为纯电动车。
到现在,深圳每天有16359辆纯电动公交车穿梭于城市之间;与此同时,传统燃油公交车已几乎退出了深圳的舞台。
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已实现专营公交100%纯电动化,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应用规模最大、车型最齐的城市。
在16359辆纯电动公交中,包括双层大巴100辆,大巴13155辆,中巴3055辆。此外,深圳建成各类新能源充电设施218座,充电桩4275个。
今年2月,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0年底,出租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化。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情况来看,深圳称得上是走在了全国最前列。
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既顺应了环保的诉求,也给城市产业带去了红利。一个微观的案例是,比亚迪方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截至目前,公司在深圳的电动公交投放量达到1.4万辆,占深圳市电动公交车总量的87%。
未来“竞技场”
在采访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如果说新能源汽车给中国带来了变道超车的机遇,智能化将是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新方向。
比亚迪早在两年前与中兴通讯合作,实现智能控制时代手机终端与新能源汽车的智慧连接,用户可借助安装了比亚迪APP的中兴AXON,体验远程驾驶、智能语音导航等应用。
而无人驾驶无疑是汽车智能化更高阶的表现。根据早前深圳巴士集团透露的消息,今年10月底,深圳将在南方科技大学等处试验推出2条无人驾驶路线。
中骏资本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告诉记者,这说明深圳的动作很快。相比于其他一些城市,深圳愿意去试验新鲜事物,这是支持创新的一大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交无人驾驶技术,是由深圳巴士集团与国家智能运输中心、华为公司合作。在华为日前召开的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改进方向汇报会议上,华为总裁任正非透露出的讯息是,在无人驾驶领域将聚焦于车联网。
高工产业研究院的一位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深圳的基因来看,其专长在于后装车载设备以及车联网技术,如何将硬件方面的能力与领先的算法类技术公司结合,并发挥资本的优势,是深圳的一个机会。
该分析人士同时指出,在他所接触的诸多做智能驾驶的初创公司中,包括已经成为独角兽的企业,人才甚至超越了资金成为最关键的因素,而在这一方面,因为缺乏优秀的高校等缘故,深圳的表现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地。
前述中骏资本的投资人则更为乐观,他告诉记者,真正实现无人驾驶以后,它随之会创造一个新场景,汽车成为移动空间,车里的人有各种需求,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转移将会成为趋势,后者将会迎来巨大的产业机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