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需求大增与储备严重滞后并行 天然气价格飞涨致下游工厂停产

来源:证券日报 2017-11-30 08:52: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需求大增与储备严重滞后并行 天然气价格飞涨致下游工厂停产)

进入冬季供暖期之后,国内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增长明显。近日,国内天然气价格迅速攀升。

业内认为,今年天然气消费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形势,一方面是由于环保力度加强,“煤改气”不断推进;另一方面是天然气储备严重滞后。

而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导致天然气价格一路上扬。

随着天然气价格飞涨,下游已经开始难以承受。而由于供应不足,中石油等油企为了保证民用,不得不对部分地区的LNG工厂限气。

分析师表示,今冬天然气供应形势严峻,下游对于价格上涨非常无奈。由于难以承担过高的价格,有的工厂不得不停产。

天然气储备严重滞后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煤改气”进行的如火如荼,这导致天然气消费不断增加。而冬季供暖开始后,进一步加剧了天然气的供应紧张局面。

根据供需预测,今年供暖季天然气供应总缺口为105亿立方米。

能源局油气司司长刘德顺日前对外表示,受宏观经济趋稳向好、气价较低、供应充足、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北方清洁供暖以及政策集中配套等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显著回暖,进入冬季以来增速更快。

为了应对天然气供应紧张这种局面,中石油等油企已经开始采取有关措施。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从9月份开始,华北、华东等地终端管道气气量收紧,中石油方面实行限气,涉及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等多个地区。

同时,为了统筹天然气资源,引导天然气价格市场化,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参与天然气气量竞拍,价格最高上浮20%,部分气源不足地区以最高价竞拍。

对于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原因,昨日,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在第五届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化发展大会上表示,天然气价格大涨的最主要原因是储备建设严重滞后,因为冬天北方地区峰谷差北京市超过16%,一个对今年形势估计不足,再加上储备严重滞后,导致今年价格大幅度上升。

“今年这种天然气的爆发性增长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之前都觉得天然气存在销售困难。” 刘德顺也指出。

卓创资讯分析师国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7年是我国天然气由冷转热的转折之年,随着冬季供暖期的来临,天然气供应压力更加严峻。

气价飞涨致下游停产

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回升,高度市场化的LNG反应最为敏感。过高的天然气价格使下游无力承担,甚至停产。

百川数据显示,1月份-8 月份全国气态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2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5%;LNG 表观消费量2748万吨,同比增长39.8%。

中石油表示,据预测今冬明春下游天然气消费需求将持续旺盛。根据资源安排,在始于11月中旬的4个月冬供期间,江苏LNG接收站天然气接卸和外输量将创历史新高:预计4个月将接卸31船LNG,外输天然气33.9亿立方米,超去年同期的21%。

同时,从11月1日起,中石油供陕西、内蒙古LNG(液化天然气)工厂的天然气价格将上调至1.88元/立方米,这是自9月份以来的第二次价格上调。

需要一提的是,进入供暖季,近日,北京、山西和江西等地都陆续上调了非居民天然气门站价格,幅度在10%左右。

尽管天然气价格屡次上调,但天然气供应仍旧无法满足需求。

11月21日,中石油的一份文件称,因上游康采恩每日减少进气2000万立方米,国内油田资源每日短缺600万立方米,LNG接收站已达到每日9000万立方米的最大气化能力。

根据中宇资讯的统计,自10月份起,上游遭遇第一轮限气开始,LNG市场就大幅上涨,而上周六西北LNG市场更是上调950元/吨上下,成为近五年来最高涨幅,昨日再次上调550元/吨的涨幅,带领全国LNG市场由推涨至7000元/吨上下。

由于目前天然气资源稀缺,LNG可以说是一车难求。

中宇资讯分析师孙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LNG出厂基本集中在7000元/吨上下的出厂价格,这不仅比国六0#柴油高50元/吨,还比国五0#柴油高150元/吨-250元/吨,而由于运费方面LNG槽车运费比柴油车运费高,导致终端LNG价格比柴油价格高。这就使LNG丧失了经济优势。

而天然气价格飞涨,让LNG工厂面临不小的困境。

“由于国产LNG价格过高,部分下游LNG加注站已经关停,这将不利于LNG市场的长期发展。”孙阳还指出,今冬天然气供应形势严峻,气源如此短缺,LNG工厂对于价格上涨非常无奈。在普遍上调的局面下,如果不继续跟涨,导致装车计划爆棚,但是无液可装,也将给企业带来信誉损伤。今冬上游企业还需增加LNG进口量,才能有效的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的缺口。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