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个人房贷变局:前三季余额仅增1.96万亿近腰斩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个人房贷变局:前三季余额仅增1.96万亿近腰斩)

在调控的背景下,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亦受到了严控,房贷降杠杆大势所趋。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个人房贷余额21.1万亿,同比增长26.2%,2016年全年这一增速为35%;余额仅增加1.96万亿,2016年同期余额增加为3.63万亿。

2017年的买房人都有个强烈的感受:从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了。

临近年底,个人住房贷款(以下简称房贷)额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放款时间普遍延长至半年或以上,部分银行的分(支)行出现了停贷,有些客户因贷款长时间审批不下来,甚至去银监局投诉银行。”一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表示。

2017年,中国宏观层面大力防范金融风险,抑制房地产泡沫,楼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厉调控,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精神已深入人心。

在这一背景下,银行的“香饽饽”业务——个人住房贷款亦受到了严控,房贷降杠杆大势所趋。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个人房贷余额21.1万亿,同比增长26.2%,2016年全年这一增速为35%;余额仅增加1.96万亿,2016年同期余额增加为3.63万亿。

从四季度额度愈发紧张的状态看,预计全年个人房贷增速将继续下滑,新增额度显著减少。

多位银行业人士预计,房地产降杠杆、去金融属性不是一日之功,2018年房贷额度紧张也将是常态。

这给多年来依赖房地产贷款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倒逼银行业务转型。

放款等半年

中国银行长沙某支行个贷经理小李,最近加班次数越来越多,有时忙得连上洗手间都一路小跑。

让她神经紧绷的,是手里的放款审批材料。“不知道2018年的政策和额度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把手里的资料全部审完,只等额度下来批款。”2017年12月28日,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小李透露,2017年好多银行都在抢额度,部分支行上半年就已停贷。“大家都在传,2018年额度还会很紧张。”

“广州工行没有停贷这么夸张。”中国工商银行广州某支行网点经理小周告诉记者,额度是有的,不过相对往年比较紧张。

额度紧张导致放款时间大幅延长。多家银行个贷经理表示,以往提交资料到最后放款,正常是一个月左右。但现在,“放款排队半年很正常。”小周说。

2017年12月28日,长沙一位IT工程师小杰向记者发来他申请贷款的时间节点图:2016年8月份申请,2017年1月面签成功,但直到6月份银行才批款。

融360报告显示,其统计的533家银行分(支)行中停贷银行分(支)行数由1月份的9家骤增至11月的56家。其中超9成表示受额度紧张影响,暂停受理新增房贷业务,消化已受理业务;不到1成表示因为内部业务方向调整,部分地区暂停房贷业务。

2017年以来,个人房贷余额增速明显下跌。据央行《2017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7年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21.1万亿,同比增长 26.2%,相比2016年35%、今年一季度35.7%的增速下降了约10个点。“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回落。”央行表示。

一线城市成为严控重点,房贷余额更是降速明显。央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份,房贷余额同比增长14.5%,增幅比2016年同期下降28.4个百分点。

12月15日,央行营管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个人房贷余额9646.5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比2016年同期低 25.3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1348亿元,比2016年同期少增约1000亿。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前三季度,个人房贷与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这两个往年接近的数据,出现了缺口拉大的现象,个人房贷余额增加1.96万亿,中长期贷款增加则达4.2万亿。

有银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不排除一些资金通过非房贷的方式进入了房地产。

由于央行房贷数据以季度或年度形式公布,四季度的数据尚未出炉。不过总体来说,新增房贷下跌趋势已成。

中国农业银行有关人士表示,今年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进行总量调控,预计2017年新增房贷不会超过2016年;中国建设银行方面也表示,今年的房贷增量不会超过2016年,总体将有所收紧。

2017年12月20日,建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军在中国住房租赁高峰论坛上透露,2017年四季度,建行广东分行住房按揭贷款只有27亿,排队审批的有上百亿。

“不只是建设银行,所有银行都在紧缩房贷。”刘军预计,这种情况2018年还将持续。

房贷降杠杆

买房贷款难、房贷大幅下跌的背后,是中国宏观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抑制房地产泡沫的要求。

过去多年,房地产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主流业务之一。“银行喜欢房地产行业,链条长,收益大,从1998到2017年,银行给房地产持续造血、输血。”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内部人士说,该行广东分行现存8000亿贷款中,5000亿与房地产相关。

但房地产发展过猛,房价上涨太快,会造成泡沫,带来风险。民生证券指出,因2014年“930新政”,房地产市场迎来2015-2016年的大牛市,其间居民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从15%升至35%;个人购房杠杆率(个人购房贷款余额/GDP)从2011年的15%升至2016年的25%。

2016年,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约占新增贷款总量的45%,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往年。

民生证券认为,2016年个人购房杠杆率上涨过快,存在结构性风险。

2016年底,房地产开启新一轮调控,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中性,居民房贷转为降杠杆。

前述银行人士说,2017年以来,央行、银监会不断要求银行降杠杆、防风险,房地产要去金融属性。其中,居民房贷降杠杆、收紧个人房贷成为重点。

实际上,央行2017年一直在对房贷进行调控。央行营管部主任周学东年初预计,个人房贷占新增贷款的比例2017年会下降到30%以内,相对于2016年45%左右的占比来说,将是明显下降。

周学东还透露,一二线热点城市的房贷结构问题尤其突出。从2017年1月开始,央行营管部在MPA评估中加入个人房贷增长这一因子,对北京地区全部银行严控个人房贷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并将全年调控目标确定为25%左右。

民生证券宏观固收组组长张瑜指出,在调控下,2017年个人房贷余额增速同比回落,第三季度末为21.1万亿,增速回落至25%;个人购房杠杆率维持在25%左右,开始企稳。

考虑到2018年房地产调控和货币政策基调不变,张瑜认为,房贷杠杆率会持续下滑。一方面,是银行主动控制个人房贷的发放节奏;另一方面,是居民购房需求在限购、限贷等政策打压下有所回落。

在房地产的开发贷方面,也可以看出房地产降杠杆的趋势,单纯的地产开发贷余额在下降。2016年12月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45万亿;截至2017年9月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4万亿。多家地产商表示,开发贷一般年初就确定了总额,银行到年底就很少放款了。

银行调结构

个人房贷受到严控,房地产去除泡沫化风险,让过去依赖房地产的商业银行开始考虑转型。

刘军指出,房地产的四限政策增加了整个交易的摩擦系数,让交易无法达成,让房地产资产冻结、去除金融属性,对银行来说,必须重构过去依赖房地产开发贷和个人房贷的盈利模式。

在中国住房政策转向租购并举之下,刘军认为对银行而言最大的机会是住房租赁,建行正在身体力行,把要买房、到建行变成要租房、到建行,要存房到建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面对房企等机构房东和租户,建行推出了“CCB建融家园”融资租赁、租房平台、按居贷,不仅提供租房平台,还提供租赁金融产品。

其他商业银行对租赁领域的资金支持也明显提速。中信银行透露,未来三年,将为房企碧桂园提供300亿元长租住宅保障性基金,此外中信集团也将整合旗下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等金融资源,为碧桂园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双方合作产品将包括但不仅限于ABS、REITs等。

中国银行厦门分行则在2017年11月2日,与厦门市国土资源局合作,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12月5日,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将为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提供200亿元授信资金,支持建设公租房、廉租房、人才公寓等。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绝大部分房企开始转型,由开发转向开发+运营,对银行而言,也要去匹配房企的新业务。

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认为,过去十多年,住房的自住和投资需求集中爆发,造就了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增量需求推动市场发展,各大房企的经营链相对简单,主要是把房子盖好和卖好。而当供给、需求达到阶段平衡点之时,市场进入了存量时代,经营链变成了生产+销售+运营,这给所有房企和金融机构带来了挑战,以及机遇。

所谓挑战,是持有一定重资产的房企,资源布局和财务模式都将发生改变,要更加善用金融手段;所谓机遇,是因为存量经营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巨大的市场蛋糕将逐渐形成。

胡跃飞认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不是缩小房地产的市场空间,而是在改变行业的价值创造模式,由单极思维转向多极思维,单元空间转向多元空间,存量经营的价值空间正在开启,有望改变未来市场的格局。

他透露,目前平安集团正在积极开展住房租赁金融服务体系的研发和构建,后期平安希望联合各大房企,推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早日建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