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东房企运营进阶:顺应市场变换 谋求资源协同)
大房企谋变的脚步正在加快。
1月3日,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郁亮在万科集团2018年目标与行动沟通会上提及,万科要关注“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美好生活、消费升级;美丽中国、绿色环保等三个领域,并从中寻求更多发展空间。
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包括碧桂园、绿地、龙湖等在内的龙头房企中。日前,上海龙湖总经理温介邦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龙湖提出“美好城市运营商”,想从城市需求角度,围绕服务创新引领、业态复合、全龄宜居的方向发展。
大房企思路拓展背后,是华东区域尤其上海,近年来宅地转让数量逐渐减少,且更多地块对运营能力提出要求而影响。
1月5日,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指出,从市场角度看,包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商品住宅供应量减少,倒逼房企在拿到地之后更考虑做能够带来长期收益的运营。近期房企发行长租公寓相关类REITs金融产品,也为企业自持提供了通道,企业也须做相应调整。
张宏伟认为,房企规模化已成定势,万亿企业必然将出现,但行业整体销售增长已乏力,销售天花板可以预见。因此提前5-8年做转型布局是房企正在思考的问题,包括在租赁市场、物流市场、特色小镇等领域挖掘能力。
市场倒逼
综合多家机构统计数据,近年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的宅地出让逐渐减少。
以上海、杭州、南京、无锡、苏州、绍兴、宁波、常州等8个城市来看,2016年共出让(含保障房用地)870幅土地,2017年上涨至952幅。但根据2017年保障房用地供应增长趋势来看,宅地供应相应减少。如2016年上海供应82幅土地,新增5万套保障性住房;2017年供应127幅土地,但新增5.2万套,此外还包括24幅租赁用地。
据上海链家统计,2017年全市商品房供应面积423.42万平方米(3.65万套),较2016年下跌69.1%,供应量达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下跌幅度也创下2010年以来最大记录。
房企销售或许更能验证住宅市场的缩量。如绿地2017年在上海项目数76个,遥遥领先其他企业,主要由于绿地商办类开发体量较大。而以住宅销售为主的万科销售了50万平方米左右、金地销售了45万平方米左右。
在上海,市场调控和企业产品因素影响下,房企排位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仁恒置地、上海地产、招商蛇口等在中环以外有项目销售的房企,销售面积有所上涨;但以市区高端产品为主的融创,鉴于限价等因素,销售面积相比以往出现大幅下滑。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住宅用地供应减少,在于两个因素限制:从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看,过去几年住宅用地供应过大,这两年会有所收紧;地方政府更愿意从引入项目的角度完成供地计划,所以带有产业导入性质的商业、工业用地出让反而比较积极。
严跃进认为,类似情况在上海周边的部分城市也很明显,比如嘉善。当地住宅用地供应明显不大,这一方面与城市规划、人口导入速度等挂钩;另一方面也是产业等用地储备大,而住宅用地储备规模不大。
产业协同
万科于2013年启动“城市配套服务商”战略,2017年末提出“美好生活场景师”定位,热带雨林是此战略在上海区域的系统化实践。从民生相关领域入手,开拓医疗、教育、租赁住房、家装等多个领域新产品。
在此前年会上,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上海区域首席执行官张海表示,万科上海区域不但有核心住宅业务,也囊括了商业、产业、办公、拓展型业务、产品建造营销服务平台以及金融资管和城市更新业务。
官方数据显示,万科上海区域进驻22城(含县级市),2017年万科上海区域7家公司销售额超百亿,包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合肥、徐州。区域整体市场占有率达7.8%,商业日均流量约20万人,体制学校在校学生约4200人,医养业务直接服务长者超20000名。目前万科上海区域正在运营28个产业地产项目,管理总资产逾500亿元,运营总体量197万平方米。商业方面,目前管理经营58个商业项目,涵盖购物中心和社区活力中心两大品类。2017年在上海已新开2个社区商业项目,出租率达95%。
郁亮在上述内部讲话中指出,“租购并举”的提出,让“租”在“购”前面,说明“租”比“购”更重要。
在郁亮看来,这是时代给予的窗口和机会。万科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区域青年公寓“泊寓”累计签约约30个项目,新增8000套,房源出租率达90%,多城市成为住房租赁试点企业。彼时上海万科正布局3个租赁住房项目,将向市场提供1200余间优质租赁住房。
据郁亮透露,在城市配套服务商战略下,万科要扮演好四个角色,包括美好生活场景师、实体经济生力军、和谐生态建设者与创新探索试验田。
从另一龙头房企龙湖而言,温介邦透露,除发挥房地产开发优势外,还将聚焦产业发展、塑造产业运营及产业服务能力;同时将核心业务商业运营和租赁服务全部归入城市服务板块,除已有的联合办公业务,还将加入养老、教育等培育型业务,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
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龙湖在业务类型的布局和业务重心匹配程度上会有所不同。传统的地产开发作为核心销售型业务,会按照既有经营模式继续发展;第二块是在产业协同上做尝试和突破;第三块则是前述城市服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