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贸港竞逐或升温 2018年哪些地区有望率先破题?)
改革开放步入第四十个年头,中国将探索世界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自由贸易港。
自贸试验区让人们眼前一亮,自贸港更让人震惊于中国对外开放的速度与魄力。
随着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迫切需要改变,需要领先。在国际上,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呼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国内,通过自贸试验区及自贸港,不断提高开放水平,探索对接高水平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制度体系。
改革和开放历来是相辅相成的,在建设自贸试验区的过程中,有一句口号是“以开放倒逼改革”。探索建设自贸港这种更高水平的开放,意味着改革的步伐更需要加快,只有全面改革才能与全面开放相辅相成。
中国不乏各种各样的功能区、试验区,历来的经验是,一个地方先拿到优惠政策,就意味着可以抢先起步。甚至在自贸试验区的申报中,这种心态也在所难免。而到了自贸港这个高度后,改革不能再被动的依靠开放“倒逼”,而要求地方主动加快改革步伐,进行大范围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
如果地方不能理解中央提出探索自贸港的初心,很难想象其自贸港建设方案能获得通过。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优惠政策“等要靠”早已行不通,主动推动改革,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的地方,必定成为领跑者。只有领跑者,才有条件探索开放水平最高的自贸港。(李伯牙)
目前,至少已有十个省市启动研究申报自由贸易港。2018年,自贸港的申报竞争或将进一步升级。自贸港是一个在各项政策上明显异于其他地区的特殊监管区域,虽然多地角逐,但不同地方的先天条件也各有差异。有专家认为,自贸港的探索有望在少数具备条件的沿海发达地区率先破题。
2018年,自贸港的申报竞争或将进一步升级。
这一概念刚刚出炉不足两个月,目前尚无落地先例。不过,多地已经在摩拳擦掌,酝酿抢占新一轮开放高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有十个省市启动研究申报自由贸易港,这些地方既有沿海的上海、浙江、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海南等地,也有四川、陕西、湖北等内陆地区。
新的一年,是否会有更多地区加入到自贸港申报的队伍中?自贸港能否在这一年从概念走向实践?
有专家认为,自贸港的探索有望在少数具备条件的沿海发达地区率先破题。由于自贸港在税收等政策上与其他地区差别较大,相对封闭的离岛、半岛和三角洲地区更便于实现“二线管住”基础上的“一线放开”。
与世界一流自贸港对标,必须正视中国内地在管理体制、效率和国际化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作为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高地,自贸港的探索需要在准入、监管、通关、金融、税收、人员流动等多个领域做出一系列特殊的制度安排。
十省市研究申报自贸港
自贸港的概念甫一提出,就受到了地方的热烈响应。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上海、浙江、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海南、湖北、四川、陕西在内的十个省市研究申报自由贸易港。
上海的申报较为领先,商务部发言人此前表示,该部正会同上海市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关的建设方案。
上海市已于2017年末将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方案报送至国家有关部委征求意见,2018年上海方案将会有何进展,仍有待观察。上海申报自贸港将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有望实现不报关、不完税、转口贸易也不受限制。
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方面,舟山也先行一步。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机关党组书记、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义盛曾表示,浙江将通过三年有特色的改革探索,对接国际标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浙江自贸试验区设在了舟山岛,其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浙江有可能对接国际标准,推动以油品为核心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
广东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此前也表示,广东也在积极申建自贸港。新方案的一个核心就是对接香港、澳门这两个全球最具开放性的自由经济体或者自由港,与大湾区战略规划联动探索,打造粤港澳深度融合的组合港。
在白明看来,广东在探索自贸港方面也具备难得的禀赋。在中国外贸中广东的地位举足轻重,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高度发达,也可以更好地对接学习香港的成功经验。
近期,多位受访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较上海、浙江等地,广东身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具备建设深圳特区的经验,并临近香港这一成功的自由港。如果广东能与香港对接,协同建设更大范围的自贸港集群,不但可以避免走弯路,更能极大地提升中国自贸港在全球的竞争力。
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陕西、湖北,以及海南、辽宁等地,在自贸港申报上也十分热情。不少内陆地区负责人表态将依靠内港、铁路、水运来打造“内陆自贸港”。
四川将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着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高地。陕西提出,探索自贸港将成为陕西“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器,并为内陆地区开发开放带来新机遇。海南也表态,探索建设一个连接东南亚各国运输中转的自由贸易港。辽宁则表示,作为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及东北对外开放的门户,大连历史上是国际自由贸易港,具备建设自贸港的条件。
自贸港建设需循序渐进
自贸港是一个在各项政策上明显异于其他地区的特殊监管区域,虽然多地角逐,但不同地方的先天条件也各有差异。
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认为,目前自由港基本上都是海港,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应当由沿海地区先试先行,这一概念对于不少内陆地区而言,仍显得太超前。从内陆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水平上来看,想对标国际一流的自贸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国际投资室副主任夏先良指出,内陆一些城市要建设发展自由贸易港,如果出现商品交易免税,当地的工业产业可能会受到全球低价商品的冲击。所以内陆城市能否像沿海一样建设自由贸易港,要仔细研究。
白明表示,各地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积极占位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应当更加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根据各地实际潜力循序渐进地推进。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看来,作为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地方,自贸港的建设需要在准入、监管、通关、金融、税收、人员流动等多个维度向香港、新加坡看齐。
在市场准入上,自贸港要对绝大多数行业开放,中国正在实施的负面清单还应大幅缩减。在监管上,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除特定法律规定之外,政府一般只对进出口的危险品、违禁品等少数事项做好监管,这需要建设一个高度开放的制度体系。
在通关上,香港采用的是备案制,只要没有举报,是不查验的。而内地海关是主动监管,逐个查验,自贸港建设需要减少查验和管制,彻底改变现有的通关方式和理念。
金融方面,自贸港的外币进出是自由的,外资银行可以自由设立,金融的各种工具、衍生品也有极高的开放度。人员流动上,中国还需要解决签证的便利化等问题。
税收方面,国内11个自贸区并没有触及到税收问题,如果探索自贸港而没有一个完全免税的政策体系,很难参与国际竞争。
“香港是一个典型的税项少、税率低的自由港。其对企业必须征收的只有一个16.5%左右的利得税,这是香港能够成为全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一个主要原因。”王国文说。
白明表示,自贸港的开放涉及很多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变革,需要一个过程。既有的自由港大都是金融中心、总部经济中心,各种人员往来非常便利,其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服务业也更为发达。中国在金融服务、自然人流动、国际化服务等方面仍有很多短板要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