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资本市场强国路线清晰 四维度推进“由大变强”)
经过27年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规模扩大、机制更新、法治升级、影响广泛。包括股市、债市、期市、理财市场在内的资本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正当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现代化建设,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本国战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是重大历史任务。
为充分反映证券期货行业以及社会各界对资本市场强国建设的真知灼见,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系列报道》,欢迎行业人士和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并欢迎对报道提出建议。
历经27年风风雨雨,我国资本市场规模扩大,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更加坚实,“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成为新时代经济体系建设的一个新的目标。
近日,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应有四个大的维度,一是推进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等基础制度体系更加完备;二是提升资本市场全面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高效的融资功能;三是提高市场监管效力,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投资回报功能;四是提高资本市场抗风险的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份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017年12月初,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在上海主持召开系统内部分单位青年座谈会时,首次明确提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概念。
目前,A股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建成,并且规模不断壮大,此时提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体现了监管层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推进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1月9日,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结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方针,建设资本市场强国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将更上一层楼。简而言之,时间维度上,资本市场发展由量变转向质变;空间维度上,引导资金由泛金融资产回流实体企业。
夯实基础性制度建设
建设资本市场强国,首先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等基础制度体系。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短期来看,需要加快推动修改《证券法》,促进《期货法》立法,完善相关行政法规以及自律规则等。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当前,有关方面正在大力推进包括《证券法》修订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的起草制定、修改完善等工作,这是新时代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引领性工作。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参与者,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首席研究员高鹏飞1月9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实现“资本市场强国”目标,必须持续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在不断营造稳定健康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完善资本市场层次设计,提高资本市场覆盖率,稳步推进市场的双向开放。
目前《证券法》修订草案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与此同时,《期货法》将迎来立法窗口期,2018年有望加快期货法起草和审议工作。“除了法律法规层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自律规则也是整个基础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刘俊海强调。
上海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副会长曹俊1月8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建设资本市场强国,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规范的发展环境,接轨并引领成熟市场。
打造融资与投资并重的市场
在完备的基础性制度下,多层次资本市场才能发挥高效的融资功能。近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带队赴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座谈时表示,新时代下的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证监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张慎峰认为,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大幅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改革已显得迫在眉睫。他强调,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让融资者得到更快发展、让投资者得到更多回报,应当成为市场各方努力追求的共同目标,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注入满满正能量。
陈雳表示,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和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中,2017年IPO保持常态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但同时,交易定价的市场化约束不足,退市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改进。落实到具体制度层面,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定价,完善交易、托管、信息公开等制度,提高违规成本;一方面要完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提高资本的市场化程度和优胜劣汰进度。
陈雳认为,资本市场繁荣的本源是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一方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几年间,资本数量和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而建设资本市场强国,发展重心将由量转向质,更多资源将被有意识的引导入实体经济,在资本获益的同时更强调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制度建设进程看,金融制度改革重视防控系统性风险,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调分层,引导不同规模实体企业进入不同市场;资本市场强国建设强调全面发展,是在前期制度建设基础上的一个飞跃。”陈雳强调。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重融资轻投资,重筹资轻回报,这需要改变,形成融资与投资并重,有合理投资回报的市场。”刘俊海强调。
目前,监管层政策已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高股东回报作为工作重点。业内人士认为,稳定的现金分红应该是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资本市场强国重要内容。应从法律法规等顶层制度上强化资本回报机制,引导长期投资理念。
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
“建设资本市场强国,市场必须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刘俊海强调,在依靠基础制度体系,形成融资与投资并重的、良性循环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市场的同时,需要提升市场的抗风险能力。股票、期货、债券以及衍生品市场应在坚持防控风险以及外溢风险的同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能力。
我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清此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由经济大国跃升为经济强国。期货市场的建设也必须与之相适应,要尽快建设成为世界性定价中心,绝不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
曹俊认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要扭转“脱实向虚”的倾向,让资本市场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发挥直接融资的基础性功能,引导间接融资向实体经济倾斜。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我国企业融资发展需要和资本市场实际,应当深化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积极探索股权众筹试点,助力实体经济实现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