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深圳创新“三步走”:2050年建设成为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深圳创新“三步走”:2050年建设成为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作为中国创新之都,深圳在2018年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定位——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在1月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深圳第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上,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代表市委常委做了工作报告。

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指导下,深圳提出了分步走目标,具体包括:到2020年,深圳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经济特区,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不久前,经过广东省统计局的修订,深圳2016年的GDP为20078.58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关口。而根据官方最新发布的预测,2017年全市GDP预计达到2.2万亿元,名义增长12.87%。

成绩的背后,是深圳长期以来坚持的创新驱动、质量引领战略,这也是深圳提出“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的底气和背景。在中国的创新版图中,深圳常被冠以“中国硅谷”的称号,但到2050年,深圳在世界范围内的标签或许会回归到“中国深圳”。

对标全球最高标准

上述会议强调,新时代特区勇担使命,必须要有“大视野”,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打造全球城市版图的“璀璨明珠”。

报告提出,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标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旧金山、东京、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对照全球各领域最好水平谋划推动工作,拉长长板,补齐短板。

事实上,在国内的“新一线城市”竞相崛起之时,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在新时期提出了更高的自身目标定位,都意欲在全球城市版图中提升地位。

相比于北京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上海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广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深圳的特色在于,鲜明地把“创新”突出出来,并且首次提出了“全球引领”的蓝图。

创新历来是深圳之根基。过去一年里,深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月14日,在深圳两会召开前夕,通过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低调公布了2017年经济数据预测。

2017年,深圳GDP预计可达2.2万亿元,名义增长12.87%;全口径财政收入8624亿元,增长9.2%;新增世界500强企业2家,累计达到7家。

过去一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2%,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6%,占GDP的比重提升40.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93家,累计达11230家,仅次于北京;新增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195家,累计达1688家;挂牌成立3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升至4.13%。对比上一年,这一数字继续提升,相当于世界排名第二的韩国的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圳提出“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的定位,是与国家的整体战略相配合的。作为一个拥有良好创新基础的城市,在未来30多年的时间里,一定会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而这其中又尤其要突出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性。

深圳如何补短板?

在以深圳华强北为圆心的辐射范围内,来自世界各地的硬件创业者们,可以在短短几天内找齐所需的所有器件。有“硬件天堂”之称的深圳,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其“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

不过,要成为“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深圳尚有一段路要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要实现这一远大目标,深圳最大的短板在于缺乏基础研究、重大科技成果发现方面的实力。

在上述会议上,深圳同时提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实体经济发展压力较大、改革领先优势有所弱化、创新发展亟须加快发力等等。

2017年起,深圳加大了基础研究布局,开始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包括布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十大基础研究机构、组建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搭建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等。

对基础研究的重视,意味着一个“科学家崛起”的时代,人才也由此成为最关键的要素。2017年,深圳制定实施了《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率先设立“人才日”,全市的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

但即便是放在国内的竞争环境下,深圳也已经处在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之中。

深圳一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云天励飞CEO陈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给1000万的启动资金或是创业奖励,能吸引到人才团队,但这个团队能不能在一个健康的、市场化的环境中成长,则取决于城市的软环境。“包括体制创新等,这可能性比直接的资助政策更加重要。”

吴思康也告诉记者,深圳凭借好的机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创新生态,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创新资源,这也是被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所证明的。

良好的软环境既是深圳的优势,也是深圳应该继续加强之处。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中国改革的一面旗帜,深圳在会议上强调,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深圳更要以改革开放开创未来、赢得时代,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只争朝夕创新局、改革开放再出发,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下,上述会议在未来“九大战略任务”中提到:推进更紧密更务实的深港澳合作,构建更加均衡更加有辐射力的大都市圈。

周林告诉记者,都市圈是深圳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深港之间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双方各有所长,合作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