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资管30人闭门研讨会期限利差持续缩窄 传统赚钱模式瓦解?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截至目前,央行大资管统一监管办法和银监会的理财业务管理办法尚未正式落地,但监管思路已基本清晰。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资管30人闭门研讨会,邀请银行、信托、券商、保险、私募、行业专家共同探讨2018年市场趋势和大资管新规下的转型。

(原标题:资管30人闭门研讨会期限利差持续缩窄 银行理财传统赚钱模式内部瓦解?)

截至目前,央行大资管统一监管办法和银监会的理财业务管理办法尚未正式落地,但监管思路已基本清晰。

在大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稿之后,银政保三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监管规范,非标通道业务首当其冲。业内普遍认为,监管新规的出台是在为大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铺路,这种密集发文的状态或将持续。

在合规压力下,旧有的业务模式面临挑战,资金、资产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受影响的不仅是银行,大资管的各类主体都将面临合规、转型的阵痛。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资管30人闭门研讨会,邀请银行、信托、券商、保险、私募、行业专家共同探讨2018年市场趋势和大资管新规下的转型。

金融市场利率不断走高

在去杠杆、严监管的过程中,由于通道收缩,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紧张,金融市场利率随之提高。

过去一年中,10年期国债利率上升超过180个BP,中短期债券收益率(信用债)上升幅度更大,甚至有个别品种上升了约200BP。但是从低点来看,一般信贷的加权上升幅度只有不到10个BP。

与会嘉宾认为,这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不平衡,即用较高成本的负债去匹配非常低收益的信贷资产,这种不平衡需要由银行进行自我调节。

银行资管人士认为,利率走到现在很难下行,但再往上升实体经济的压力会非常大。以非标为例,表内的规模是严控的,各家大行也就不到1万亿的规模,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需求,可能给实体经济的规模不到20%,加上表外严控,企业的资金供给将更加困难。

目前来看,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不大可能下降,包括发行债券。上述资管人士举例,10年期国债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狂飙了很多,2016年利率底部时房地产企业发中票,最好的3年期年利率为3%,现在已经升至7%-8%,境外发债则高达10%。

有专家认为,为了巩固金融去杠杆的成果,现在需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而非改变存贷款基准利率。

另一些专家认为,如果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利于金融去杠杆,因为这相当于为金融机构将资金成本上升转嫁给实体经济提供了背书,金融去杠杆甚至可能因此倒退。同时,如果频繁地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则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他们建议应尽可能保持基准利率的稳定,应该让银行自主选择浮动幅度和比例,自主定价。

银行理财传统盈利模式瓦解

金融市场利率上行也为银行表外理财的发展带来难题。

去年,监管就曾经表达过对银行理财“增质减量”的要求。实际上监管的要求,在当时已经是银行的诉求。

早在2017年中旬,就曾有股份行资管部做投资组合的人士直言,规模是面子,利润才是核心,银行理财现在已经不需要那么大的量了,规模可能成为负担。

让他发出这样感慨的原因是,2017年负债成本快速上升,而且上去之后不曾下来,致使银行理财的资金和资产之间的利差一路缩窄,直接打破了银行理财传统的赚钱模式。

具体缩窄了多少?通过期限利差可以做一个观察。比较2002年到2017年之间,以国债收益率为例的1年期和10年期的期限利差,2002年到2007年中国银行业利差平均是140个BP,也就是说1年期做负债,10年期做投资,哪怕是很安全的资产也有140个BP的收益。金融危机过后,2011年到2014年间利差降了50个BP。再到2017年上半年,期限利差曾一度收窄为0。

研究人士认为,期限利差的缩窄可以说是去杠杆对银行业带来的最大改变,再做短借长投已失去意义。

上述投资组合经理表示,负债成本提高,理所当然要找高收益资产匹配,能够承担高成本的主体有三类,民企、地产和政府,受风险因素影响,其所在的银行不碰民企和地产,而是与政府合作较多,但87号文之后,政府的授信要求出现变更,已经导致银行被动,以前批了授信的无法放款,高收益资产的路逐渐被堵上。

按照他当时的判断,银行每3个月刷新一次负债,只能期待利率的高点已经过去,期待负债成本下行。

目前,相比2017年中最差的时候有所缓和,但负债荒远未过去,至少在2018年上半年,利率将继续上行成为与会人士的一致判断。

上述投资经理认为,根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银行理财负债的刚兑一定要打破,做成基金式,把负债净值化,这样银行理财才能放开手脚去做MOM和FOF。

资金去哪儿?

基于银行从内部压缩产品规模的动力,和今年开年以来对通道的监管合围,固有资金流动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银行端表内信贷额度匮乏、银行理财资金投不出也要缩规模,使得非银金融机构资金也很缺乏,不能如之前一样顺利的以银行作为资金来源,实体企业融资难,资金的供求进入不平衡期。

银行资管部人士认为,在资管新规落地后,资金的变化还会持续,因为有过渡期,2018年变化不会太明显,银行理财还会继续发行期限型产品;在过渡期之后,如果银行理财的净值型产品不能被认可,那么资金可能会向基金、保险流动,也有可能转投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

业内普遍的观点是,如果银行理财规模收缩,最受益的行业可能是基金和保险。

但与会的保险资管人士认为,短期对于保险资管也有挑战。资管新规对保险资管的另类投资影响最大,这恰是保险资管收入占比较大的部分,保险资管创设的另类资管计划产品许多资金来自于银行,资管新规规定银行作为公募产品不能投资另类,银行资金需求下降后将影响收入。

从长远来看,与自建财富管理渠道相比,对于多数非银资管机构,银行仍然是主要的资金渠道,但是跟随理财未来投资和产品的变化,服务方式也需要做出改变。对于非银资管机构来说,银行理财未来资产投向将逐步转向标准化市场,发展主动管理能力,修炼内功是当下重点,希望以此在新阶段能得到银行资金的青睐。

券商资管人士提及,券商这几年快速发展主要靠给银行打工,靠的是牌照优势,现在需要从提供牌照转向提供管理能力。另外,现在券商大部分在满足尾部银行的需求,今后的态势很明显,要及时转型跟头部银行合作。

有保险资管人士认为,净值化时代最大的影响就是拼投资能力,保险资管传统就是做绝对收益,未来希望进一步提升投资能力,能够作为各大银行配置的对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