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2018年公募发行以质取胜:权益为重 押注MSCI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被问及2018年发行计划时,多家基金公司作出了如上表态。华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认为以后港股应该是主动型基金的标配,未来发行的主动基金应该比较少会只局限于A股市场。”  在基金公司纷纷以权益基金为发行重点的趋势之下,业内认为,2018年权益基金发行大战将极为激烈。

(原标题:2018年公募发行以质取胜:权益为重 押注MSCI)

在被问及2018年发行计划时,多家基金公司作出了如上表态。经历了前两年委外的狂飙、货基的疯长之后,公募基金正在重新寻找方向。种种约束之下,回归本源的要求使得公募基金不得不转向。

开年初掀起的这波权益基金发行高潮,或正是2018年基金发行的一个缩影。

权益基金发行火拼

继兴全合宜大卖327亿之后,近期多家基金公司的权益产品都出现提前结束募集的情形

而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月5日,今年以来共有超过60只权益类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成立,募集规模接近1000亿,接近2017年全年权益类基金募集规模的三分之一,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几乎是罕见的。其中,募集规模超过50亿以上的有5只,合计规模达616亿元,贡献比例超过6成。

如此火热的发行氛围,令不少基金公司对2018年的发行市场充满期待。多家受访基金公司表示,今年将以权益基金作为公司发行重点。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产品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我们公司将重点发行量化基金,在3月我们有一只量化多策略产品即将发行,其它产品还在等待批文,此外有部分产品还在研究之中。总体而言,权益产品将是我们今年发行的重点。”

另一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也向记者透露,权益类基金是今年公司新基金发行计划中最主要的产品类型。该人士表示,“今年我们将战略布局主动管理型产品、丰富指数型产品与创新类产品,其中包括沪港深基金、MSCI指数基金、FOF基金等。”

从证监会2月5日最新披露的《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数据表可以看到 ,2018年通过简易程序上报的新基金中权益类基金接近六成左右,同样处于一个较高的历史水平。

待批基金中,MSCI相关概念基金是颇具特色的类型之一。数据显示,目前排队待批基金中,名字中带有“MSCI”字样的有21只(包含联接基金),且主要为华南地区的基金公司申报。其中,仅平安大华一家公司就上报了4只MSCI指数基金,其中一只为联接基金;景顺长城同样有4只基金在列,其中两只为联接基金。

这21只MSCI基金中,国际通指数基金是最多的,申报最早的是去年4月景顺长城上报的MSCI中国A股国际大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及该基金的联接基金,最晚的则是今年1月中旬才上报的基金。按照时间表,A股将在今年6月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初始纳入比例为2.5%,预计到今年9月3日,A股的纳入因子将提高至5%。

其中一家正在排队的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大部分待批的MSCI基金都是指数产品,差异比较小,因此谁先拿到批文谁在发行的时候就更有优势。我们是比较早申报的,在去年就提交了材料,希望能够第一批拿到批文。”

除MSCI基金外,去年大热的沪港深基金仍然是今年公募基金发行的重点方向之一,尽管监管对沪港深基金的要求已经大幅提高,在审核注册上也一直处于暂缓之态,但仍有公司表示将申报名字中带有沪港深字样的产品。

在上周五,证监会例会上刚刚对此类产品的申报波动情况进行了回应,称由于沪港深基金新规的高要求令沪港深基金数量减少,和港股相关的公募基金相关产品注册的工作正在委托推进,带有港股字样的产品,基金管理人尚未修改完毕还处于在审阶段,后续将依法推进相关产品的审核注册。

业内预期,在前期堆积的沪港深拟发新基金达到新的规定标准且被消化后,沪港深基金的审批力度将有所放松。不过,更多公司则选择曲线路径,虽然不在名字中提到“沪港深”,但在基金投资范围中会标明将投向港股市场。例如今年卖得比较好的主动偏股权益基金中,都提及将部分资金投向港股市场。

华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认为以后港股应该是主动型基金的标配,未来发行的主动基金应该比较少会只局限于A股市场。”

在基金公司纷纷以权益基金为发行重点的趋势之下,业内认为,2018年权益基金发行大战将极为激烈。

同质化现象加剧

基金公司发行热潮蔓延之际,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同质化的问题也愈来愈凸显。尤其当前公募发展已经进入到第20周年,各类产品已经非常丰富,成千上万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对投资者选择而言亦是阻碍重重。

事实上,随着公募基金数量急剧攀升,监管层近几年对产品同质化严重、跟风发行产品、抢占市场份额等非理性现象提及度也越来越高,监管口径也相应变严。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对沪港深基金要求的提高,抑或是更早之前对分级基金提出的新规,都是限制公募产品非理性发展的措施。

深圳一位公募产品部人士在2月5日受访时向记者表示,“虽然公募基金实行注册制,但监管的审核口径是非常严格的,不是想发什么就发什么。而且在追风过程中经历过多次挫折之后,公募行业本身的理性程度也有所提高。”

在公募基金历史上,基金公司追风发行某类产品的情况确实屡屡发生。无论是2007年的QDII还是上一轮牛市的分级基金,抑或是去年初风格漂移的沪港深基金,在某一特定时间过度追逐特定产品类型的情况,都带来了不太愉快的回忆。

前述深圳公募产品部人士表示,事实上现在也确实没有必要发行太多新基金,尤其是对大基金公司而言,产品线已经比较完善,不过对于新式品种,大公司甚至中小公司都还是会去争取布局。

公募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以质取胜时代正在来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