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降低企业杠杆率 推动市场化债转股落地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要继续把国有企业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国企改革、去产能、降成本等举措,进一步推动降杠杆。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采取市场化债转股等措施降低企业杠杆率,促进风险防控提高发展质量。

(原标题: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降低企业杠杆率 推动市场化债转股落地)

要继续把国有企业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国企改革、去产能、降成本等举措,进一步推动降杠杆。

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采取市场化债转股等措施降低企业杠杆率,促进风险防控提高发展质量。

2017年以来,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降杠杆措施取得积极进展,我国企业杠杆率由升转降。比如到2017年末,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2018年三大攻坚战之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2017年企业杠杆率由升转降,成效要充分肯定。下一步,要继续把国有企业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国企改革、去产能、降成本等举措,进一步推动降杠杆。

完善企业债务重组政策

会议提出要改善公司治理,出台国企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支持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充实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早在2017年8月,为了降低我国央企负债率,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提出要建立严格的分行业负债率警戒线管控制度。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出台国企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是在总结前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国企不出现负债过高的状况。

部分国企杠杆率高企,在于存在产能过剩、连年亏损的“僵尸企业”。常务会议指出要完善企业债务重组政策,建立关联企业破产制度,探索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研究解决“僵尸企业”破产费用保障问题,建立政府、企业、银行依法合理分担损失的机制。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僵尸企业”等破产清算过程中,难免会有利益损失,建立政府、企业、银行合理分担损失的机制,参与各方不回避损失、共同分担,能更好地推动“去僵尸”的过程。

规范引导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提高质量

债转股是此次常务会议的一大重点。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22日,各类实施机构已与77家企业签署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金额超过1.3万亿元。

从目前债转股参与方来看,资金提供方主要有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参与债转股的企业,从行业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交通运输等行业。

这上万亿的债转股框架协议,面临着落地率低的困扰。为了扫除政策障碍,推动债转股落地,后续文件不断出台。

2017年8月份,银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给出具体操作细则。2017年底,银监会松绑地方政策,允许省级最多设立两家地方AMC.2018年1月26日,中央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实施中有关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通知部分内容超出外界预期,如不纠结于纯粹转为股权,允许设计“股债结合、以股为主的综合性降杠杆方案”,允许有条件、分阶段实现转股等。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进一步拓宽社会资金转变为股权投资的渠道,加强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力量,包括支持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制定筹措稳定的中长期低成本股权投资资金的办法,出台以市场化债转股为目的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措施;研究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转股资产交易;指导金融机构利用现有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新设实施机构,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增强资本实力等。

对于市场化债转股落地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也高度关注,提出要出台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引,规范引导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提高质量,推动已经签订的债转股协议金额尽早落实,切实降低企业负债率。

胡迟表示,需要“债转股”的债权多少有点不良的性质,社会资本参与债转股,希望能折价购买,希望能“捡便宜”;国企通过债转股来降低企业负债率,如果折价又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要想使项目真正落地,操作过程要尤为注意,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公开交易、挂牌的形式,来降低参与双方的顾虑。”胡迟说。

交易能否达成公允市场价格,是项目落地的关键。吕品指出,不同于上市公司,一些负债较高的国企集团的股权很难有公允市场定价。

“目前参与较多的银行等机构,属于交易型机构,长期持有公司股权的意愿不高,也是债转股项目难以落地的原因。一些资质不错的国企,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财务成本较高,通过混改如果能提升国企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经营效率,也是降低杠杆率很重要的举措。”吕品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