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份行海外布局提速 融入当地市场成关键)
浦发银行伦敦分行近期正式开业,该行董事长高国富表示:“这不仅是浦发银行积极融入以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为代表的全球市场,搭建全球金融服务网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上海和伦敦两大金融中心深化金融合作的重要成果。”
在响应国家战略、推动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催化下,银行国际化经营成为中资银行的发展趋势,股份制银行也通过自设分支机构或收购等方式开拓境外业务。然而,这些“出海”的中资银行,如何融入当地市场,推进业务纵深发展,成为现实难题。
股份行国际化进程提速
浦发、招行、中信、光大等股份行纷纷“出海”,是中资银行国际化浪潮里的一股新生力量。
其中,设点最多的股份行是招商银行。去年9月,招行悉尼分行开业,为该行的第六家境外分行。彼时,招行已形成横跨亚、欧、美、大洋四大洲的全球服务网络。
浦发银行第一家境外分行落子新加坡,并于去年春天开业;刚刚开业的伦敦分行是第二家分行。
中信银行境外布局较早,该行在海外最新的动作是计划收购哈萨克斯坦阿尔金银行(Altyn Bank)50.1%股份,近期已获银监会批复。
实际上,围绕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和股份行在境外已开设超过千家分支机构。
来自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的一份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末,约有22家中资银行在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开设1353家海外分支机构。
众所周知,在境外开展金融业务并非易事,为何中资银行要颇费周折地“走出去”?曾刚告诉记者,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二是参与境外金融市场,实现业务和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发展。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银行分析师许文兵看来,原因还包括服务国家战略,比如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产生大量人民币跨境清算等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也需要金融机构在沿线布点以提供支持。
还有一些考量或许来自银行经营压力。交行副行长王江曾表示,国内银行净息差已下降到2%左右,对利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成为未来银行发展的一大趋势,将弥补国内利率市场化和经济新常态对银行利润造成的影响。
“一带一路”沿线布点成趋势
中资银行在境外布点时,一般先选择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从浦发银行上述两家境外分行落子城市来看:一是新加坡,既是亚洲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一带一路”覆盖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支点;二是伦敦,既是欧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之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许文兵告诉记者,这类地区对周边辐射能力强,金融资源相对聚集,有利于帮助中资银行“走出去”后与境外金融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在当地市场形成较好口碑,帮助形成网络延伸。
目前,国有大行境外机构已基本覆盖到所有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铺设分支机构或者增加网点成为一种趋势。上述报告中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2家一级分支机构,比上年末增加3家。
记者注意到,在2017年末那段时间,银监会连续批复国开行在印度尼西亚设立雅加达代表处,在哈萨克斯坦设立阿斯塔纳代表处。
“过去,‘一带一路’沿线布点比较薄弱。现在,推进国家战略有相关要求,所以看到政策性银行布点频繁,五大行也会继续跟进。”许文兵说。
融入当地市场面临挑战
“走出去”的中资银行,尽管资产规模、经营水平和实力不容小觑,但也要看到,在境外开展业务面临不少困境,尤其是如何融入当地市场。
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大多服务于走出去企业,提供企业存贷款、贸易融资、债券承销等业务。比如,浦发银行伦敦分行,主要经营公司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具体提供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资金清算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然而,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中资银行境外机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虽然逐年上升并贡献了一定利润,但是主要还是以贷款类资产为主,业务和营收都相对单一,境外机构资产和利润在银行总盘子中占比非常小。比如,招行2017年上半年,境外资产规模占比为3%,税前利润占比为2%,且境外机构贷款余额占比下降较快。
许文兵说,境外监管对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资本和运营有严格要求,开展零售业务相对困难,还未能从当地市场稳定持续地获取存款,资金来源依赖于货币市场拆借。
这其实折射出一个现实难题,即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如何融入当地市场,推进业务纵深发展,真正比肩国际大行。“以往以服务企业贷款需求为主,未来也会考量增加投资力度。”许文兵判断。
记者注意到,如今银行境外分支机构业务已经开始呈多元化趋势,比如开展投资业务,设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等。
曾刚称,虽然目前中资银行走出去参与境外市场还不够,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地位提升、结算量增大,这些海外机构还是有其他业务的潜在拓展空间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