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8年第1号工作论文《银行乐观情绪、信息准确度及资产证券化》。
文章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构建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模型,并用于解释金融危机期间的各种现象。模型分析显示,投资者对资产质量相关信息不敏感;银行的乐观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银行利润,但过于乐观则会导致信息的准确性大幅降低,从而对银行利润造成负面影响;证券化所释放的流动性强化了银行的乐观情绪。此外,乐观情绪模糊了银行间证券化产品的质量差异,导致银行和投资者共同忽视信息的重要性,但更易诱发投资转移现象。通过对理论模型进行数据模拟,我们进一步解释了银行间的竞争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福利,证券分级导致高级证券比例过高,以及资本金要求的非线性影响等。网站强调了在分析金融创新导致的金融系统脆弱性时,了解微观主体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影响方式的重要性。
文章认为,微观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及主体间的相互影响,均有可能成为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系统脆弱性的传导渠道。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市场流动性需求波动的动态监测,调控监管套利空间,注重特定方式(如证券分级)可能催生的市场非理性行为,并加强对监管套利空间的管制。
(论文链接:http://www.pbc.gov.cn/yanjiuju/124427/133100/3487653/3487659/2018022614542890984.pdf)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