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首张个人征信牌照下发 业内:为风险防控扎牢篱笆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首张个人征信牌照下发 业内:为风险防控扎牢篱笆)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信息显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获得央行的行政许可决定书。这意味着,自2015年1月央行同意8家社会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以来,国内首张个人征信牌照终于下发。业内人士指出,此举将有效打破个人信用记录领域存在的“信息孤岛”,扩大个人信用数据覆盖范围,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信贷交易氛围,遏制恶意欠贷、多头借贷、暴力催收等现象,从而在互联网 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扎牢我国金融体系风险防控的制度“篱笆”。

征信信息开放共享

“个人信用征信”是指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相关报告主要用于商业赊销、信贷往来和招聘求职等领域。

据了解,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俗称“信联”,是由中国互联网 金融协会牵头,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等8家市场机构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主要业务是在银、证、保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外的网络借贷等领域开展个人征信活动。在市场人士看来,该公司获得个人征信牌照,将最大限度弥补央行征信中心在个人信用信息领域的欠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 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黄震表示,目前能够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权威机构,主要是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但其服务对象为传统金融机构。当各家互联网借贷机构把客户信息看成自己的核心资产而不愿分享之时,就会造成“信息孤岛”,给不法借贷者以可乘之机。“如果有人在某平台借款不还,却不会在央行征信中心留下记录,就依然可以在其他多个平台进行借贷。”黄震说。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看来,与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相比,信联在数据源和数据结构上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在人群覆盖上可以更多元化,能够很好地填补市场空白。

骗贷赖账再受制约

据业内人士介绍,信联获得个人征信牌照将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从而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

未来,一个人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不良记录都将无处遁形:不管是向传统的银行贷款,还是向民间信贷公司、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贷款,亦或是做生意,甚至是恋爱交友,都可能会受到信用记录和分值这一参考依据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多头借贷、恶意欠贷、暴力催收等民间借贷当中的不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征信体系不够完善有关。“比如,一些现金贷平台给出的贷款利率很高,其原因就在于借款人信用体系不完善,出借方需要靠高利息来覆盖高风险。很显然,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的意义就在于支撑互联网 金融平台实现良性发展。”董希淼说。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都是经济身份证,是一张没有期限的名片。在经济金融领域,“信用”其实就是指“借钱还钱”,而完善的个人征信数据则可以提高守信者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和便利性、降低获取民间金融服务的成本。

促进金融健康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强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为防范金融风险“扎牢篱笆”的重要举措。未来,应组建海外征信中心,与央行征信、百行征信一并收集所有企业及自然人的国内外信用信息,真实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无死角覆盖。

“需要看到,个人征信体系是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升级和扩建,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可获得性、安全性等方面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信用基础设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金融市场发展的效率和效能,并将对整个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董希淼说,因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普遍缺乏信用数据,也难以直接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所以市场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将补齐这一短板,不仅将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将对乡村振兴、创业创新、个人消费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央行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货币政策需要更好平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去杠杆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对此,有专家也表示,货币政策并不是单纯控制不同期限的货币供应量这么简单,还应该包括更为基础的信用及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向民间发放个人征信牌照、打破个人征信“信息孤岛”,正是中国货币当局着眼长远的体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