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车企竞相布局的共享汽车市场 2018年将如何发展?)
2018年伊始,一汽轿车与新特电动汽车、摩拜出行携手布局共享汽车的消息备受关注。至此,短短几个月时间,共享汽车领域就迎来了新军团。滴滴、美团、摩拜先后发声,强势入局共享汽车。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这股共享汽车的风潮似乎又来了……
车企争相布局共享汽车
2018年以前,共享汽车行业主要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积极投资,滴滴、美团、摩拜等其他行业企业也大举进入该市场。北汽、上汽、奇瑞等车企在2018年过去更多是为互联网出行公司提供车辆运营维护和数据收集工作。然而,2018年伊始,多家车企开始以资本注入、技术投入的模式进入共享汽车领域。共享汽车的入局者越来越多,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超过十几家的分时租赁运营商。
1月8日,一汽轿车连发三份合作公告,宣布分别与贵安新区管委会、贵安新区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贵安新区新特电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生产框架协议。三份公告背后,一汽轿车借助于摩拜出行等的合作开始进军共享汽车领域。此前,北汽、上汽、首汽、吉利都已经开始了在共享汽车领域的布局,甚至包括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品牌也都开始了自己的共享汽车项目。而后,摩拜、美团、滴滴等此前在共享出行领域积累了经验、资本的共享商业模式运营者也将触角延伸至了共享汽车。
除此之外,共享汽车领域还不断有新面孔涌入,如小二租车、巴歌出行等。这些品牌背后是各路资本的力推。2018年初,TOGO宣告完成2600万美元B+轮融资;2017年底,深圳分时租赁公司Pony
Car宣布完成一年内的第三轮融资,总额2.5亿元,创下了分时租赁单笔融资最高纪录;Gofun出行的新一轮融资金额也突破亿元。可以说,共享汽车领域真的成为“不差钱”、备受资本青睐的行业。
共享经济火热的当下,热闹的共享单车已经在大浪淘沙下所剩无几。而在共享汽车领域,风潮似乎才刚刚开始。目前,“围城”内的企业仍在慢慢寻求新机,“围城”外的人也在蠢蠢欲动。
难以逃避的隐忧
风口已来,但隐忧犹存。共享汽车火热的同时,倒下的项目也不少。友友用车、EZZY等共享用车的倒闭凸显了共享汽车存在的问题。作为重资产、重运营、重营销的共享汽车,要求一个项目具有雄厚的资本、相对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尤其是在运营网点的设计、投放规模的管控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的分时租赁业务是B2C模式,也就是说,公司自有车辆。截止去年底,国内注册运营分时租赁的企业数量已经300多家,自有车辆超过5000辆的有3家,自有车辆在1000-5000辆之间的有14家,自有车辆在500-1000辆之间的有6家。但目前来看,共享汽车领域的融资规模不大,一定规模的共享汽车企业已有融资的有9家,融资额共有6.235亿元。自有车辆的问题也许还比较容易解决,毕竟还有那么多传统车企面临转型,随手拉一家就可能解决问题,就像摩拜和一汽,再说还有各种金融金融工具可以使用。
共享汽车之“重”,更在于运营管理。就目前共享汽车主要的服务模式而言,定点取车还车,需要布局数量充分的服务点;上门送车还车,更需要管理一支庞大的服务团队。否则,很难满足随取随用的高效运转,运营费用也居高不小。尽管入局共享汽车的企业众多,但由于投入成本高、配套设施缺乏等原因,行业难以形成像共享单车、网约车那样的“大玩家”,更别说实现盈利的企业。
共享汽车或将迎来持续爆发期
虽然共享汽车存在行业痛点,目前的用户渗透率还不够高,尚处在普及的初级阶段,但是一旦找到方法的话,共享汽车在中国会比在任何国家成长得快、发展得好。根据专家预测,2020年,共享平台中的每辆车每天的服务单次将超过10次,接近出租车总体服务量的50%—70%。共享汽车“烧钱”状态属于阶段性结果。但无法忽视的是,有望盈利的共享汽车平台,大多是规模性企业,背后不但有强大的技术、资金支持,在获取停车资源方面也拥有一定优势。
共享汽车平台可以为新兴技术提供最为快速的应用场景,在这一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中,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也将会在时间发展中慢慢加入进来。一旦无人驾驶技术成型,分时租赁上的应用将是先期导入的领域。共享汽车平台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新兴技术的发展。
对于共享汽车平台来说,目前的传统车企和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和合作仍将持续,在2018年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在该市场红火的背后,也需要认识到,目前该市场缺乏行业规范,政府在法规条例上的跟进也稍显不足,尤其是在共享汽车占用公共资源和新能源停车问题以及安全规定等方面仍需完善。各大车企进军共享汽车平台后,烧钱也是不可避免,在这一轮资本狂欢后,究竟谁能存活下来还是值得关注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