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重磅!李克强总理报告谈了这些经济热点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18-03-07 14:41: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采取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基本放开利率管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深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原标题:重磅!李克强总理报告谈了这些经济热点)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此外,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

李克强还指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债券、期货市场发展。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下面是关于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梳理: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保持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

五年来,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

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7%。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亿3千多万。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

刚刚过去的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好于预期。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居民收入增长7.3%,增速均比上年有所加快;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工业增速回升,企业利润增长21%;财政收入增长7.4%,扭转了增速放缓态势;进出口增长14.2%,实际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这是五年来一系列重大政策效应累积,各方面不懈努力、久久为功的结果。

过去五年的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稳中向好。

明确强调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就集中精力促改革、调结构、添动力。

采取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盘活沉淀资金,保障基本民生和重点项目。

二、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紧紧依靠改革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优化投资结构,鼓励民间投资,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强基础、增后劲、惠民生领域。

针对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问题,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注重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

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

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国企国资改革扎实推进,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兼并重组、压减层级、提质增效取得积极进展。

基本放开利率管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深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一批重大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项目落地。

六、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

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编制实施相关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财力紧张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

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万人次受益,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实现直接结算,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

八、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

九、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今年要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

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调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今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当前财政状况出现好转,各级政府仍要坚持过紧日子,执守简朴、力戒浮华,严控一般性支出,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

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等政策,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要点: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减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获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

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宽带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继续破除无效供给。今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加快消化粮食库存,减少无效供给要抓出新成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加强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

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扩大物流企业仓储用地税收优惠范围。全年再为企业个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大力降低企业非税负担。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点: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三)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持续瘦身健体,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改革,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信心。

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对各种侵权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完善移动支付制度。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理发,改革个人所得税。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债券、期货市场发展。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围绕完成年度攻坚任务,明确各方责任,强化政策保障,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要点: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5500亿元等。

(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要点: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等。

(六)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要点: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革发展的支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

落实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举措,继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等。

(七)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顺应居民需求新变化扩大消费,着眼调结构增加投资,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的良性循环。

要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增强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

推动网购、快递健康发展等;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今年要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水利投资在建规模1万亿元等。

(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点: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实施境外投资者境内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等。

(九)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点: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特殊岗位倾斜;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教育方面:

1、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2、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关于健康中国战略:

1、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2、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

3、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4、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

关于群众住房问题:

1、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

2、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

3、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继续实施差别化调控;

4、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关于人口老龄化:

1、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

2、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3、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