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党校研究院讲师邹磊7日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国际产能合作能够助力我国相关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尽快取得突破。
他认为,国际产能合作,一方面是我国优势装备和产能领域“走出去”“走进去”,向国际分工中高端迈进,倒逼相关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是去发达国家投资、收购、兼并高端技术和产业,推动我国相关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尽快取得突破。
邹磊还表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优化我国产能资源的全球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与相关国家建立更为公平合理、互利互惠、可持续性的经济合作模式,培育我国对外开放合作新优势,还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他分析称,我国在多个方面存在优势。一是我国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增强,制造业门类齐全,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相关产业已开展全球布局,中国装备影响。二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优势明显,业务模式已从土建施工向工程总承包、项目融资、设计咨询、运维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三是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双多边产能合作机制相继成立,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支持国际产能合作的相关投融资机制逐渐完善。
邹磊认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主要涉及的产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优势装备领域。二是钢铁、有色、建材、能源化工、轻工纺织、汽车、农业等优势产能领域。三是交通(如高铁)、能源(如核电、输配电网、火电、水电等)、信息通信(如北斗、TD-LTE等)等基础设施领域。除了高铁、核电之外,这些都是潜在的国际产能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