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回应18个热点问题 中国已进入稳杠杆阶段)
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围绕“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回答了中外记者18个问题。
对于中国整体债务情况,周小川表示,目前债务增长较快的情况已经平稳下来,所以已经进入了稳杠杆的阶段,广义货币的增长已经低于名义GDP的增长,这就表明,在总量上进入了稳杠杆和逐步调降杠杆的阶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和其他监管机构共同压缩了“影子银行”的业务,在压缩“影子银行”业务的同时,可能有一部分“影子银行”就回归到银行体系的表内业务,因此,不同债务融资的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些是负的,不能仅看其中一个指标。“现在已经进入到稳杠杆和逐步降低杠杆的阶段,这个趋势很明确。”
就金融改革与防风险的关系,周小川表示,防风险、防危机历来都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防风险与改革不是对立的关系,而应该是一致的关系。我国有很多重大的金融改革,正是基于对风险认识不足,然后进行改进。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而后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这些防范风险的部署都改进了监管,改进监管也是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谈及人民币国际化,周小川表示,人民币已经加入SDR货币篮子,主要的步骤都已经做了。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参与者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以及用于资产计价,包括一些重要商品、储备,在多大程度上用人民币计价交易,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下一步,央行将继续推动资本市场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连通,除了资本市场以外,整个金融市场其他方面的连通也会有所增强。另外,中国将稳步、渐进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可兑换以后,还存在一些个别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也会逐步有序放开,放开以后,人民币国际化还能够进一步向前迈进。”周小川表示。
就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易纲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这一表述主要是针对金融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目前经济稳中向好,可以从几个维度看货币政策,一是信贷支持实体经济。一方面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一些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信贷支持创新领域。二是我们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还应该推动金融改革。所以,松紧适度主要是针对实体经济而言。这样可以助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针对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要更注重盘活存量,更注意优化货币信贷存量的结构。”易纲强调。
就去年年底多部门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潘功胜表示,“目前我们收集了很多意见,并会同相关部门对这些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也合理地进行吸收。在考虑这个规则的时候,我们会考虑怎么化解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隐藏的风险,以及政策出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我们会在这之间寻找一个很好的平衡。目前央行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履行相关的程序以后会尽快向社会公开。”
谈到住房信贷政策,潘功胜表示,个别银行在个别时段由于资产负债匹配方面的问题,出现了放款时间有所延长的情况,这是可能存在的情况。商业银行综合考虑负债端利率上升和房地产的风险溢价,对住房贷款利率自主进行定价,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总体上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和趋势。“在这方面,央行会督促商业银行严格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对住房贷款执行差别化的定价,积极支持居民特别是新市民购买住房的合理需求。”
关于房地产金融的风险问题,潘功胜表示,长期以来,央行一直坚持审慎的房地产信贷政策,我国的房地产信贷质量总体良好,房地产金融风险是可控的。
就2月份外汇储备出现下降的相关问题,潘功胜表示,外汇储备2月份有微小的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汇率折算的问题;2月份美元汇率指数上升1.7%。二是资产价格的问题。国际市场债券价格指数出现下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股票市场基本都下跌4%至5%。主要是这两方面因素导致2月份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往前看,我国经济基本面比较稳定,稳中向好,汇率也比较稳定,双向波动。未来,我国外汇储备仍然会保持一个基本稳定的水平。”
就数字货币相关问题,周小川表示,数字货币的发展有技术发展上的必然性,未来可能传统的纸币、硬币会逐渐缩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整体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同时要保证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政策的传导机制,要保护消费者。2017年,央行组织了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的研究项目,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目前在组织大家推进。
就金融控股公司,潘功胜表示,在分业监管的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在规则上存在空白,监管的主体也不明确,因此,中央、国务院要求央行牵头抓紧制定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规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