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孙涤:维特根斯坦的洞见推进经济学范式转换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8-03-27 09:10: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孙涤:维特根斯坦的洞见推进经济学范式转换)

若将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困扰的破解同经济学问题困扰的解析并列,哲学的逻辑同经济学的理性对照,逻辑的纯净同理性的完备相对照,维氏的“语言游戏”和经济学的“市场博弈”相对照,对经济行为的理性假设这个极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剖析,将大有裨益。

在质疑理性这个基础性假设前提之前,先回顾一下维特根斯坦的思考。维氏被列为20世纪首屈一指的大哲学家。本栏之前提到过,贯通了任督二脉,对决策问题产生整体性把握,从而形成“综观”。而“综观”就是他创造的核心理念。德文是Ubersehen,英语译作surveyability,简单地说是 an overview,也就是汉语“概览”的意思。

维氏的洞察力集中反映在他的《哲学研究》里,对哲学有颠覆性推动。基于对日常语言的深邃探索,他辨析逻辑到底是什么,用处在哪里。将之与经济学理性人行为的讨论并列起来,不难发觉,两者高度契合。正如将《哲学研究》从德文译成汉语的陈嘉映教授在译者后记里所言:“此书用语极平实,其思想和表述则极为精细。”维氏的精义很难读得懂,至少就我来说。我有《哲学研究》英德文对照本,几乎没读懂过。幸亏嘉映兄2016年底再版了他的中译修订本,我重读之下才略有所悟。我因而思索,若将维氏对哲学问题困扰的破解同经济学问题困扰的解析并列,哲学的逻辑同经济学的理性对照,逻辑的纯净同理性的完备相对照,维氏的“语言游戏”和经济学的“市场博弈”相对照,概念的精确界定同选择的模糊条件相对照,知识精英的思辨同俗世大众的日常使用相对照……对经济学诠释的范式转换必能有力地推进。

下面不揣粗陋,我从陈译本摘引一二,来展示维氏思想对经济学范式转换将产生怎样的启示。

“综观式的表现方式居间促成理解,而理解恰恰在于,我们‘看到联系’。从而,发现或发明中间环节是极为重要的。(第I部分第122节,I-122)”

“为了使我们的主张不致流于武断或空洞,我们就得把范本作为它所是的东西,作为参照物——就像作为一把尺子——摆在那里;只有这样做,而不是把范本当成现实必须与之相应的成见。(I-131)”

“我们有一种幻觉,好像我们的探索中特殊的、深刻的、对我们而言具有本质性的东西,在于试图抓住语言的无可与之相比的本质。那也就是句子、语词、推理、真理、经验等等概念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是——可以说——超级概念之间的超级秩序。其实,只要‘语言’、‘经验’、‘世界’这些词有用,它们的用处一定像‘桌子’、‘灯’、‘门’这些词一样卑微。(I-97)”

“只有把我们的整个考察扭转过来才能消除这晶体般纯粹的先入之见。可以说,必须把考察旋转过来,然而要以我们的真实需要为轴心。(I-108)”

笔者的感悟是:目前经济学范式的基石是理性人假设,理应扭转过来,按人的日常需要为前提来重新构筑经济分析。

“在我们的思想里,理想稳如磐石。你无法摆脱理想;也根本没有理想之外,外边没有氧气,你终必返回理想。(I-103)”

“好像我们的逻辑是为真空而设的逻辑——其实,不能像说自然科学处理一种自然现象那样来说逻辑处理语言——以及思想,最多可以说,我们构筑种种理想语言。(I-81)”

“但是愈细致地考查实际语言,它同我们的要求之间的冲突就愈尖锐。(逻辑的水晶般的纯粹原不是我得出的结果;而是对我的要求。)这种冲突变得不可容忍;这个要求面临落空的危险。——我们踏上了光滑的冰面,没有摩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条件是理想的,但我们也正因此无法前行。我们要前行,所以我们需要摩擦。回到粗糙的地面上来吧!(I-107)”

笔者的感悟是:不要以理性作为超级概念来建造空洞理想中的超级秩序,而要回归到常人在日常生活的粗糙应用来更新经济诠释的构筑。怎样构筑呢,请看维氏的一些对话。

“我们不是也有‘边玩边制定规则’这样的情况吗?而且也有我们边玩边修改规则的情况。(I-83)”

“哲学不可用任何方式干涉语言的实际用法,因而它最终只能描述语言的用法。”(I-124)

“因为你睁着眼睛看,看不到所有这些活动有什么共同之处,但你会看到相似之处,亲缘关系,看到一整系列这样的东西。像上面说的,不要想,而要看!……这种考察的结果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了相似之处盘根错节的复杂网络——粗略精微的各种相似。(I-66)”

“但模糊的概念竟是个概念吗?——一张不清晰的照片竟是某人的照片吗?用一张清晰的照片代替一张模糊的照片总会更好些吗?那张不清晰的照片不正经常是我们需要的吗?(I-71)”

“我用到一个我不知其含义的词,就该说我在胡说吗?——随你怎么说,只要它不妨碍你看到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I-79)”

(譬如,路标是否有用,是一个经验命题,而不是一个哲学命题。)“如果一个路标在正常的情况下能起到它的作用,它就是合适的。(I-87)”

“于是关键就在于我们称为‘目的’的东西。我说出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没有准确到一米,或告诉木匠桌子的宽度没有准确到千分之一毫米,那是不精确吗?(I-88)”

“我们想在关于语言使用的知识中建立一种秩序;为了某种特定目的的秩序;许多可能秩序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秩序。(I-132)”

笔者的感悟是:行为经济学正致力在做的,得益于生物学、演化心理学、大脑神经及其他认知科学的前沿进展的验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