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额度瓶颈制约银行投资ABS 非银机构参与热情高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赵中昊 2018-03-29 08:26: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日,某大型券商固收部门从业人员小张忧心忡忡。从投资端来看,银行自营虽然是ABS投资的主力军,但ABS的收益率高、供给足,也是非银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着力点。兴业证券固收资深分析师黄伟平表示,机构参与ABS的投资,主要是因为ABS收益率高,而且ABS目前尚未发生过真正的信用风险。

(原标题:额度瓶颈制约银行投资ABS 非银机构参与热情高)

近日,某大型券商固收部门从业人员小张忧心忡忡。原本小张所在部门承揽的几个ABS项目,去年就已经过会,但由于作为项目投资人的几个地方城商行的投资额度已满,而其他的投资机构今年以来对价格要求提高,因此不得不暂时搁置。

究其原因,是因为今年年初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首次将ABS纳入管理范围,并提出明确的穿透式风险暴露管理要求,使得银行对ABS的投资受到限制,一级市场ABS可能面临阶段性缩量的情况。

银行端投资ABS受限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认为,《办法》将ABS纳入管理范围主要是因为ABS与信贷等资产一样,存在信用风险、授信等问题,而银行自营又是ABS投资的主力军,无论是信贷ABS还是企业ABS,优先档ABS还是次级档ABS,都有银行的身影,投资额度还不小,所以ABS投资对银行整体风险的贡献还是挺大的。

业内人士表示,从ABS的底层资产上看,目前《办法》对消费贷、车贷和个人住房贷影响更多,而这类的ABS产品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都有,相比较而言对银行间ABS影响更大一些。

小张称:“目前一级市场的投资需求直线减弱。从我们销售端来看,就银行间ABS而言,目前国有大行的额度还是比较充裕的,因为它们的资本金比较充裕;股份制银行目前是择优投资,同样的资产去年可以投,但今年只要价格、资质稍微差一点它们就丧失了投资意愿,因为想把额度留给更好的资产。”

“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确实会约束银行自营资金配置ABS。因为在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中规定,如果银行投资的ABS无法穿透至基础资产的最终债务人,其总风险暴露额度不能超过一级净资本的15%,这对于银行资本压力较大,而且一级资本净额主要都集中在大行手里,一级资本净额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存在一定的考核压力。”李奇霖表示。

李奇霖认为,未来银行可能会减少投资基础资产是消费贷款、车贷等最终债务人过于分散的零售贷款ABS,而转向既有债权资产,如信贷资产和应收账款。其中应收账款又包括租赁债权、保理债权、供应链金融、贸易应收账款、股票质押贷款、两融业务债权等。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供应链应付款证券化和类REITs等类型。

非银机构青睐ABS收益高

业内人士称,今年银行非标投资规模大概率要下行,所以想拿ABS来充资产规模,但是《办法》又把这个投资方向给限制住了,同业条线对于资产的渴求很强烈。

李奇霖认为,长远来看,供求双方对ABS业务的需求依然旺盛,一级市场上的ABS业务不会产生大的波动。对实体企业而言,ABS由于具有特殊的破产隔离结构和现金流偿还保障,因此是企业,尤其是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方面有困难的企业重要的融资途径。

从投资端来看,银行自营虽然是ABS投资的主力军,但ABS的收益率高、供给足,也是非银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着力点。特别是进入2017年以来,保险机构和公募基金投资ABS的热情明显增强;券商资管和私募基金对于夹层和劣后级的投资意愿较强,是重要的购买力量。因此,虽然《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银行对ABS的投资,但保险、基金、券商自管、私募等机构可能会成为ABS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兴业证券固收资深分析师黄伟平表示,机构参与ABS的投资,主要是因为ABS收益率高,而且ABS目前尚未发生过真正的信用风险。当下的监管环境可能会使得券商等非银机构对ABS投资诉求的上升,但需要注意的是,监管机构也可能会出台类似的穿透式检查规定。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并不是要抑制ABS的发展,而是随着监管的完善,使得ABS更加透明、收益率与风险披露逐渐加强,利于其长远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