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在严监管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金融生态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艳斐 2018-04-04 08:47: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从去年下半年起,消费金融行业由快速增长期进入规范整顿期。在这个规制过程中,除了监管外力的推动外,消费金融机构也需由内而外构建安全可靠的金融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这要求消费金融机构做好自身的供给侧改革。

(原标题:在严监管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金融生态)

从去年下半年起,消费金融行业由快速增长期进入规范整顿期。在这个规制过程中,除了监管外力的推动外,消费金融机构也需由内而外构建安全可靠的金融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这要求消费金融机构做好自身的供给侧改革。

在政策红利驱动、强大消费动力支持和先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嵌入下,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崛起。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元增至4367.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7.5%,有机构预计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或已超万亿。但是,行业规模集聚的同时风险也在集聚。过度授信、资金流向其他领域、个人信息泄露,以及畸高利率、暴力催收、多头借贷等乱象,潜藏较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隐患。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消费金融行业由快速增长期进入规范整顿期。

完善监管是消费金融有序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2017年6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 园 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11月发布《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要求监管部门不得新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12月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现金贷”业务做了全面的规范;12月再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网络小贷业务资质审批不严、越权审批、高利放贷、暴力催收、非法经营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无疑,短期内行业门槛将迎来行业清理和用户筛选的小高潮,不具备放贷资格的网络小贷平台会退出市场,大批消费者将被引流到正规机构。长期内,在逐渐完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洗牌重整后,消费金融行业会回归安全线以内。在这个规制过程中,除了监管外力的推动外,消费金融机构也需由内而外构建安全可靠的金融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这要求消费金融机构做好自身供给侧改革。

首先,回归推动消费、服务长尾居民的金融服务本源。回归金融服务本源,需要强调三方面的内容。一,依法合规持照经营。消费金融业务属于金融业务,牌照管理是监管的出发点。消费金融机构不能“无照驾驶”,“走野路子”。“脱缰驰骋”下带来的短期“繁荣”换来的代价是更为长久的“萧瑟”和行业生态加速恶化。二,要“了解你的客户”。年轻化、普惠化是消费金融客户的主要特征。面向中低收入个人或家庭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小额短期借贷将会继续扩张,服务好这部分被传统金融系统未能服务到的长尾群体是消费金融机构需要锻造的核心能力。三,把握普惠金融的服务本质。面对没有征信记录,甚至有过逾期记录的客户,谁能把信用风险、欺诈风险相关的各种数据有效整合,为这一人群提供更精准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继而改善金融服务质效和降低金融服务成本,谁就有可能占据行业主流。

其次,以真实场景为依托匹配消费金融服务。由于消费金融机构不能完全覆盖各类生活场景,因此直接给用户资金的现金贷成为场景贷的补充。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现金贷被违规挪用流向股市和楼市等其他领域,并反过来挤占消费信贷的原有资金,提高了真实消费贷款群体的贷款成本,与普惠金融的理念相违背。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现金贷已被监管喊停。消费对应具体的生活应用场景、明确指定用途成为获取贷款的必要前提。拥有场景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将占据优势,而远离具体的消费场景与细分市场,又缺乏导流渠道入口的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则要加强对接能力拓展场景。为此,消费金融机构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制定不同利率和风险的金融产品,有效控制资金流向,并根据具体的消费金融场景不断调整其风险控制数据,从而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复次,锻造自身技术能力,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在严监管要求下,授信审查和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不得外包已是必然趋势,助贷模式也不可持续。消费金融机构在开展授信审核、风险管理并承担借款人风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修炼内功”,把技术作为核心部门,提高对多种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整理、筛选、挖掘能力,增强贷前借款人身份识别―贷中借款用途和信用状况持续关注―借款收回的全流程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借助外力”。近期由中国互 联网金 融协会牵头成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平台——百行征信有限公司获得了个人征信从业许可。大批通过网络借贷已形成自身借贷记录的长尾人群将被录入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借助百行征信,消费金融机构能核验借款人多头借贷问题,也为其合理设定综合实际贷款利率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实现“风险―利率”匹配的差异化定价目标。消费金融机构当把握时机,积极做好接入百行征信的准备,包括接口设定、数据管理、模型更新等。

再者,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相比银行,消费金融机构不能吸收个人存款,主要融资渠道是自有资金、股东注资、银行信贷、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等。如蚂蚁金服去年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超过2000亿元,约占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份额的31%。监管新规要求“以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杠杆率”,这使当前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放大杠杆表外融资的方式受限。但监管旨在针对没有特定消费场景的现金贷资产证券化,抑制变现加杠杆行为和风险传染,基于真实消费场景和明确用途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未来发行不会受到影响。未来,除在监管层推动金融工具创新外,消费金融机构也应更多开展基于真实消费需求的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流转业务,借助专业资产证券化服务商实现精准定价,探索信托计划、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或理财计划等方式,为业务持续“补血”和降低机构资金成本。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