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际财讯 - 正文

美国人失业因中国而起?央视深挖五大真相 终于说清楚了

来源:央视 2018-04-10 08:55: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对于特朗普声称“来自中国的进口造成了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的说法,许多美国和中国的专家学者都表示不敢苟同。这次,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其中有个理由竟是:美国人失业,有相当部分的原因是中国造成的。

(原标题:美国人失业因中国而起?央视深挖五大真相 终于说清楚了)

最近,中美贸易摩擦备受关注。这次,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其中有个理由竟是:美国人失业,有相当部分的原因是中国造成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谈到中美贸易关系时,总强调从中国进口商品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跟特朗普持相同观点的白宫高级官员不在少数,比如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当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他们曾保证遵守规则。但他们没有,他们的GDP从1万亿美元增长到了12万亿美元。在这期间,我们失去了6万座工厂,还有500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这都是中国造成的。

事实真的是他们说的那样吗?美国人饭碗丢了,真要怪罪到中国头上吗?央视财经频道“五问中美经贸关系”特别节目之第四问:美国民众失业,该怪中国吗?央视深挖,发现五大真相!

真相一:产业转移,导致美国国内工作岗位减少

过去数年,美国的失业率连续下滑,2017年10月降到了17年来的新低4.1%,并一直保持到现在。除此之外,美国的非农就业人数已经保持将近90个月的连续上升,这也是有记录以来最长的一段增长期。虽然整体美国就业市场表现强劲,但特朗普总统一再提出,美国制造业的工作岗位因为中国导致了流失。

实际上,国际贸易为美国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仅仅在2014年,面向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出口,就为美国带来了25.1万个工作机会。美国国会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从2010到2015年,美国制造业从中国进口整体增长了100亿美元,美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7%。

加之,最近几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经有许多制造业转移到了越南、孟加拉国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波士顿咨询公司2015年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24%的在华美国企业考虑把工作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就是说,就算没有中国,美国企业们更有可能是选择在别的国家进行生产,而不是把工作带回美国国内。

不过,对于特朗普声称“来自中国的进口造成了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的说法,许多美国和中国的专家学者都表示不敢苟同。

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高级学者詹姆斯·诺尔特:美国的很多服务业,比如金融、保险、运输以及产品开发,其实是从中美贸易关系当中获利的,还有大量的贸易是有利于美国的农民和出口商,这些对于美国经济很重要。

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丹尼斯·古卡兹昂:因为全球就业机会的流动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设置贸易壁垒,让就业回到美国不会成功。

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丹尼斯·古卡兹昂:我认为就业机会不可能返回美国,也不会返回美国。尽管特朗普谈到了贸易壁垒等等,但就业机会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不会回流美国。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美国人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这是错误的逻辑。因为从全球的经济发展来说,中国的快速崛起除了中国的自身发展,也得益于全球化不断地推进,在自由化贸易当中,中国的确得到了非常多的回报。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就会发现,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 命开始,全球产业转移经过了四次。第一次是从英国转移到美国,美国正是抓住了这次机会,才在后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第二次是从日本转移到德国,第三次是亚洲四小龙,第四次是亚洲四小龙、日本等地转移到东盟四国和中国。

真相二:“机器换人”,加剧了美国工人失业

美国人失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机器人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这跟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美国的工厂已经高度自动化,造成了很多工作的流失。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波尔州立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有560万个制造业工作机会在美国消失,其中有85%是被科技所取代。2017年,麦肯锡咨询公司预计,到2030年,自动化将取代美国7300万个工作机会,这些都和中国无关。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科技进步的确会减少很多工作岗位,美国的零售业收银员有750万人,如果把相关的技术应用其中,将有350万人的工作岗位就会消失。不仅是蓝领工人,一些高科技的行业也面临这个问题,因为越是高科技的行业,智能化的应用程度越高。比如说像美国的前五大科技企业,现在的市值比5年前高出了80%,但是雇佣的人员却减少了22%。因此,机器替代人工,才是导致美国失业最主要的原因。

财经评论员王冠:我想和大家强调一个数据,整个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是1亿6000万人,其中有10%,也就是1600万人都在零售业。这1600万个零售业从业者中,有160万都是在大型的连锁超市沃尔玛工作。但是,沃尔玛从去年开始推出了两项非常智能化的技术,一个是货架扫描机器人。如此一来,不仅工人减少了,还大大提高了盘点货物的效率;第二个是用Cash360机器人来清点和统计门店的现金,之前负责清点和保存店内现金的簿记员自然就会失业。这笔账,怎么能算到我们中国的头上呢?

真相三:美国政府政策失误,伤及本国经济

抛开别的不说,这次针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就是特朗普政府一个明显的政策失误。

中美贸易摩擦不仅不会增加美国就业,甚至还会导致就业岗位的流失。美国全球贸易伙伴咨询公司在美国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公布后发布报告,这份报告基于国际贸易产业链理论和历史数据模型预计,此轮美国对中国钢铝产品加征关税,会在钢铁行业增加26346个就业岗位,但对于汽车、建筑、交通运输和制造业等这些需要购买钢铝来进行生产的下游产业来说,由于加征关税提高了钢铝的价格,成本增加将造成公司裁员,从而会减少495136个工作机会,加征关税最终将造成468790个岗位的净流失。相当于每创造1个就业,将损失18个就业。如果加征关税商品规模扩大,将会导致更多的就业岗位流失。

哈佛大学美国政治研究中心与哈里斯民意调查机构3月底联合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多数美国民众担心,贸易摩擦加剧将对美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不赞成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美国多个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美方设置贸易壁垒可能引发贸易冲突,影响美国企业和就业。

北美肉类协会副主席韦斯特曼:我们担心,加征关税会对我们所代表的猪肉行业和猪肉生产商产生影响,它可能影响我们公司的生产和出口,影响员工的就业。

美国服装鞋袜业联合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黑尔芬拜因:这对美国的贸易不好,将会影响就业。我们觉得,跟中国发生贸易摩擦,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真相四: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不愿招人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人工工资一般会占到企业运营成本的一半,对于企业来讲,这可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统计数据显示,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美国最低工资在2007年至2016年之间,足足上涨了11%。面对日益高昂的用工成本,许多企业减少了在美国国内的招聘计划,把一些岗位转移至国外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或者干脆采用自动化生产。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实际上,美国蓝领工人因为科技进步在逐渐的减少,像纺织业、钢铁行业等等。就算一些企业迁回到美国去,也不一定再使用人工了,他们会利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因此,要让这些蓝领工人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必须加强培训让他们有转岗的可能,让他们的技术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财经评论员王冠:产业功能的成本已经不适合传统制造业了。我是球迷,我愿意逛体育用品商店,店里的大部分商品,以前基本上是在我国苏州、东莞等地生产的。这几年再去逛,很多都是泰国、孟加拉国生产的了。实际上从全球谈到的历次浪潮来看,从来都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种挥舞贸易战的大棒完全是无效的。

真相五: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伤害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虽然美国的债务持续增长,然而,这些从世界各地涌进来的钱,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大部分都去了华尔街。加之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现在喜欢在网上购买商品,导致了实体店规模不断缩水。凡此种种,都使得就业岗位在不断减少。

最近,美国商务部公布的零售数据,创下了近几个月以来的最好记录。但与此同时,传统零售板块却跌至近一年半的新低。许多人将传统零售商下滑的罪魁祸首,指向了亚马逊。

2017年8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炮轰亚马逊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他表示,亚马逊严重损害了支付税收的零售商,亚马逊不仅正在“逼死”那些夫妻零售小店,还在“疯狂”地占美国邮政系统的便宜。

特朗普竞选时,开出的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良方,是减税、加大基建、回归制造业、缩减货币供应。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计划,就是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提振实体经济。

财经评论员王冠: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美国金融业的高度乃至过度繁荣对于实体经济造成的挤压。在2018年年初的时候,特朗普曾经得意的把美股连创新高,称之为自己第一年任期的功劳。但是不久之后,美联储新任主席鲍威尔就表示,美股存在着泡沫,这对于美国经济乃至就业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特朗普曾一度希望废除限制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也遭到了前任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坚决反对。金融市场对于资本的大量侵占,直接的后果就是美国经济的“脱实向虚”,造成华尔街资本的空心化循环。这需要美国监管层出手遏制金融大佬的扩张欲望,而不是把板子打在“中国制造”的身上。抓错药方,害人害己。最近,中美贸易摩擦备受关注。这次,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其中有个理由竟是:美国人失业,有相当部分的原因是中国造成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