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戴着脚镣跳舞!”30万亿银行理财的危与机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筱攸 马传茂 2018-05-07 09:06: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存续规模29.54万亿元的银行理财(表外理财产品达22.2万亿元),正面临来自资管新规与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的双重“绞杀”。新规要求,私募基金监管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适用于资管新规,创投基金、政府类产业基金的相关规定另行制定。

(原标题:“戴着脚镣跳舞!”30万亿银行理财的危与机)

存续规模29.54万亿元的银行理财(表外理财产品达22.2万亿元),正面临来自资管新规与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的双重“绞杀”。

事实上,公开征求意见长达半年之久的资管新规,其约束力和冲击力在正式落地之前,就已在大部分银行的自查、反馈与整改中被部分消化。可以说,银行对资管新规的到来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设,更别说最后落地的新规还做了延长过渡期、增加估值方法灵活性等技术性调整。

但是,银行的困惑仍旧存在——比如对于“标”(标准资产)的认定,就是数位受访对象提得最多的一点;还有长期错配资产(比如配置了十余年的PPP项目)的新老划断等问题。综合而言,不少银行人士皆呼吁资管新规配套细则尽快出炉。

令银行喘息不了太久的是,上周五发布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其底层债务人穿透性原则将会立即堵死银行购买同业理财的命门——“一些同业理财占比高的银行,理财都还没有资产到期,同业负债就没有了,那拿什么承接,流动性风险怎么办?”一名城商行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在华创固收的分析师会议上说。

表外受资管新规约束,表内受大额风险暴露约束,这就是银行眼下戴着脚镣跳舞的现状。“为了预防流动性风险,不管过渡期还剩多少,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存量资产的处置。”一名国有大行资管部人士直言。

银行仍有四大困惑

“还需要配套细则”,这是记者在采访银行业对资管新规看法时,受访对象提得最多的一句。

此前,国信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剑用“一匹稍显温和的狼”来形容延长了过渡期,并且在某些细节上放宽操作空间的资管新规。但其实,这匹“稍显温和的狼”,爪子到底先刨向何处、刨多深,银行短暂喘息后,困惑还很多。

首当其冲的是对于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认定。

“‘标’的认定,其实就关乎着‘非标’标准的再认定。现在(资管新规)说得比较宽泛,各家银行理解的差异我认为是非常大的,具体执行的时候直接关乎结构调整。”一位华南城商行的资管部总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目前,资管新规对“标”的认定是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

“现在,短期类信贷、股票质押、定增的、配资等资产,肯定还是可以投的,但它们应该是算非标,以前我们会做到结构化里,现在杠杆比例肯定被死死限制住了,这块我觉得应该看后续的细则出来。”一名股份行资管部副总对记者说。

“我也对‘标’的范围有疑惑,我们现在是整个业务部门在消化,还没有正式开始调整。举个例子,以前监管说,在银登中心完成转让和集中登记的资产,不计入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统计。那现在照资管新规看,显然这条就作废了。那可是万亿级的结构化产品,就全部划到非标去?那影响还是很大的。”另一名华中城商行的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如此告诉记者。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资管新规目前圈定了“标”的几个条件,但仍旧强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具体认定规则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的原因。

其次是估值方法之争。

延续第一条思路,不同性质的资产,适用于不同的估值方法。在受访人士看来,资管新规无疑是鼓励采用市值法的,但也留了口子——封闭式产品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像以前一样,采用摊余成本法核算。

但是,资管新规设置的条件很严苛,需要通过现金流生成和是否持有到期的测试才能用摊余成本法,否则就要用市值法。

“金融资产要采用摊余成本法是非常严格的,一般的债券是没办法用摊余成本法核算的。除非你发一个一年期的封闭式产品,投资一年期到期的债券,这个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但有一个问题,你的产品收益和成本很可能是倒挂的。”华创证券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一名城商行资管负责人如是说。

“以我的经验看来,封闭式产品是应该多配置非标的,且最后产品的整个期限,绝对不能短于非标。只有投非标或者股权类的时候,才可以用摊余成本法,我是这么理解的。”上述华中城商行的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对记者说,“那么就又回到刚刚的问题上,什么是标?什么是非标?”

第三个让业内感到困惑的问题是错配的存量资产,新老如何划断?

“新增的就发开放式(理财),我最关注的是存量资产。我们不只要满足资管新规,还有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这些落到最后就是流动性的问题,有些机构负债压力是很大的,这就影响到你如何配权益类、债券等。”一名华东农商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对记者说,“目前问题不是太大,还是可以匹配的,但有很多银行会比较麻烦。”

一名国有大行深圳分行资产管理部人士抛了个大大的疑问给记者。“我们之前配了一些长期的PPP项目,十几年的,过渡期显然是不够的,如何安排?”该国有大行深圳分行人士说,“我们还在研究。”

这引起了上述华南城商行资管总经理的共鸣。“肯定还是会有一些要求的,因为新规里没有看到很具体的东西,所以在投资这一端到底应该怎么安排资产、错配的行为能怎么做还不清楚。”

在华创固收分析师会上发言的城商行资管人士表示,新规后封闭型产品不能期限错配了,甚至可能出现负债期限比资产期限还长的现象。而要继续获取期限错配的利差,银行就只能发行开放式产品,因为只有开放式产品才有可能保证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利差收益,但开放式产品只能采用市值法核算,这对银行来说“很麻烦”。

“我觉得监管应该不会一刀切。个别资产确实退出难度很大。以后银行理财应该不会再去投PPP、名股实债,因为真没多大好处了,还不如直接去投私募。”一名大型股份行资管部副总说。

第四,名股实债项目如何认定?

新规要求,私募基金监管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适用于资管新规,创投基金、政府类产业基金的相关规定另行制定。

“这一块的内容和产品还不少,很大一部分都是银行理财对接的名股实债项目。”一位华南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称,“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新规对类似项目到底是认定为股还是债?如果是股,按照资管新规,那这个项目的优先和劣后分级比例就不能超过1:1;如果是债,就不能超过3:1。”

他也表示,如果资管新规将所有名股实债项目都认定为权益类投资,那大部分存量项目都是不合规的,包括现在已经落地审批、备案的可能都有问题。“因为原来的产品结构里很多都不可能按照1:1来进行优先劣后分层的,尤其是名股实债这种模式,业内基本上都是按照3:1甚至更大的杠杆去设计,所以对这类项目如何去具体认定,是一个核心问题。”

“绞杀”同业理财有预期

虽然5月4日银保监《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正式稿才出炉,但事实上,早在3月末,《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风险监测和防控的通知》就已发布。

年初,意见稿就已出炉。所以,对防范授信集中度风险、根治同业乱象、加强流动性管理,银行业是有心理预期的。

“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规定,银行投资非保理财必须穿透到底层,对底层债务人进行授信。这就导致很多银行未来买不了同业理财产品。”华创证券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的城商行资管人士说。

他介绍,目前同业理财存续余额大约在3万亿元,占整个银行理财规模的10%,具体到中小银行,同业理财的占比可能高达30%~50%。“监管虽然给银行预留了消化资产的时间,但银行除了受到资管新规的约束外,还要受到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的约束。银行理财还没等到资产到期,它的同业负债就没有了,这可能会引发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所以对于同业负债占比高的银行,一定要尽早做好存量资产的处置工作。”该资管人士说。

事实上,已经有银行在去年大幅压降同业理财占比。以杭州银行为例,截至去年末,该行存续理财产品规模1985.83亿元,同比压缩16.83%。其中,同业理财占比由年初的31.22%下降至年末的5.16%。

现在的问题在于,对于一些同业负债占比高的银行,一旦把这部分负债压降,而理财资产又还没到期的话,它不一定能发行足额承接旧资产的新产品。

受访人士普遍表示,目前银行发行监管鼓励的净值型产品,是有困难的。这些困难集中在投资人的教育、自身投研体系建立上。另外,还有华创分析师会议上城商行资管人士专门提出的一点——“银行是否做好了新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而他的观点比较悲观,是“可能没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