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资券商设立潮有望改善国内金融服务同质化现状)
外资进入证券行业早于中国加入WTO,首家合资券商中金公司诞生于1995年。近日,外资设立券商政策进一步放开,外资设立券商正在步入新阶段。
23年来,合资券商共成立12家,包括中金公司、中银国际、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瑞信方正、中德证券、东方花旗、摩根士丹利华鑫,以及根据CEPA补充协议设立的合资券商汇丰前海、东亚前海、申港证券和华菁证券。除了中金公司一度辉煌过之外,其他合资券商业务发展普遍不温不火;而且,瑞信方正外资股东正在叫卖股权,海际大和、财富里昂、第一创业摩根大通、华英证券等外资股东已经撤离。
在中国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4月28日,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外资券商加速布局成发展趋势。
5月15日,法兴银行表示,准备在中国成立一家合资券商,持股比例将达到51%。此前,瑞银证券、野村证券、摩根大通均宣布申请设立持股51%的合资券商。
如今,围绕外资券商的讨论,已经从多年前的众口一声的“狼来了”,变成莫衷一是的“狼来了”还是“粮来了”。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处于发展阶段,外资机构仍面临会“水土不服”的问题,实际上这是外资在很多新兴市场都会碰到的问题。金融是高度监管的行业,每个国家和地区有自身监管框架和环境,并不是外资进来之后就可以照搬经验,什么都可以做,很多业务受到监管,所以在很多新兴市场外资进入后发现开展业务都比较难。
另一方面,国内的证券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过了跑马圈地的草莽发展阶段,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行业第一、第二梯队越来越固化。以上市券商4月份的月度成绩单为例,中信证券数据大幅领跑,净利润是第二名海通证券的近2倍;可比券商的净利润数据来看,今年4月份中信证券单月净利占总和的比例为23.5%;去年4月份第一名的广发证券单月净利占总和的比例为14.89%,龙头券商的市场份额持续增加。
甚至,在产品创新的资格门槛上,大型券商获得了更多的红利。日前证监会场外期权业务监管通知提出,场外期权交易商分类监管体系,中小券商借助创新业务弯道超车的机会越来越少。
不过,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拥有百年历史的外资投行有望改变国内金融服务同质化严重的现状,成为中国券商转变经营理念、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