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焦点评论 - 正文

扩大商品和服务进口利国利民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5-24 07:28:1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扩大商品和服务进口利国利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类新闻总是吸引着众人的眼球,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即中国旅游团在国外疯狂抢购某种商品:从日本的马桶到瑞士的手表、从韩国的化妆品到美国的包包。无论在世界何地,中国人似乎总有买不完的东西。

国外抢购事件的频繁上演,一方面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都已跨越到一个新的阶段,另一方面则显示国内商品和服务的供给,相对群众显著增长的需求,在品种、等级和结构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国内商品和服务供求之间的这种不平衡,必然需要通过某种方式予以缓解,中国旅游团竞相变成中国国际购物团也就毫不奇怪了。

大量的商品出口与有限的商品和服务进口,不仅导致中国国际贸易的长期顺差,使美国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感到不满,而且在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方面,进口也未能起到应有的补缺作用。

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战一度打得非常火爆,最终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了共识,于本月19日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中有一条是:“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中美贸易谈判的中方牵头人刘鹤在接受媒 体采访时则表示:“中国不仅愿意从美国买,也将从全世界买。中国将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世界各国参加。”

很显然,上述条款与刘鹤的表态一旦落实,不仅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会减缓,而且对于中国自身来说也将会形成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随着大量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国人不必跨出国门就可购买到比国内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品种更齐全的国外商品和服务,这对于处于消费转型升级阶段的国内消费者来说,无疑为其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的释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在国内购买所耗费的成本肯定要比跑到国外购买低得多。这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显然是一件大好事。

贸易平衡是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最为理想的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或逆差都是不正常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一路飘红,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中国重要贸易伙伴美国的严重不满,以至于闹到了宣称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的地步。

中国贸易长期顺差固然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技术产品和设备、重要能源、战略性资源等方面对中国进行限制使中国欲进口而不得有关,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与我们在一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方面所持的态度失之偏颇有关:大家总认为将大量的外汇用于购买消费性商品和服务是一种资源浪费。

这种认识有其历史渊源,但从现在所处的新时代来看已经落伍,必须尽快加以改变。因为说到底,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民众能够生活得更好。既然如此,在外汇较为充沛的情况下,从国外购买日常消费性商品和服务与从国外购买关键技术产品和设备之间就并无轻重之分,都有其价值和必要性。

通过大量进口国人欢迎的国外消费性商品和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使我国国际贸易进一步常态化。中美之间存在的紧张贸易关系也可据此得到相当程度的化解。

大量具有价格比较优势的国外优质商品和服务一旦涌入中国,必将对国内同类产品和服务形成现实的竞争压力。在国内消费性产品和服务已经高度市场化的形势下,这是一种可接受的正常现象。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此举会刺激国内生产厂商更新品种、提高质量,甚至于就此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使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也许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也并非坏事。

当然,消费性商品和服务进口的增加也需要循序渐进,要坚决避免一哄而上。刘鹤说:“中国将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世界各国参加。”这确实是一个好方式。以前中国曾经举办过各种类型的出口博览会,对于中国商品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进口博览会中国还从来没有举办过。中国有十几亿人,民众生活又先后进入到小康阶段,消费性需求已全面引爆,所以对于国外生产厂家来说,中国无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超级市场,相信谁都希望能挤进这个市场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举办进口博览会,可以看成是中国政府给国际厂商提供的一次对中国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和摸底的机会:他们可以据此了解中国消费者到底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而中国政府也可据此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确保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既明显增长,更好地满足国人的消费需求,又不至于因为失之盲目而导致脱离现实乃至于混乱的局面出现。

在中美贸易战的促动之下,中国的国门会进一步打开,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更加广阔也更加复杂的世界。虽然中国民众有更多机会享受国外商品和服务是一件好事情,但对于其中暗藏的风险与挑战,我们也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