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际财讯 - 正文

去杠杆背后索罗斯之影:最终企业分崩离析乃至破产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8-06-04 08:43: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微观也有类似挑战,就是在关键时刻一公司遭遇意外,公司危机爆发。于是,资金大规模撤出,衰退来临,衰退的来临击破“乐观的错误”;另一条传导线上,“乐观的错误”,转向“悲观的错误”,加速资金大规模流出,系统性风险引爆,危机来临。

(原标题:去杠杆背后索罗斯之影:最终企业分崩离析乃至破产)

宏观对冲,就是在关键时刻以一国为目标狙击,从而市场雪崩。

微观也有类似挑战,就是在关键时刻一公司遭遇意外,公司危机爆发。

20年前,索罗斯狙击亚洲国家展现了其清晰的逻辑。近期很多公司的债务危机,正是沿着这条逻辑路线狂奔。

索罗斯的分析框架,就是正反馈机制及其逆转。就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沿着索罗斯的分析框架,是这么一个路线:其一,“亚洲经济奇迹”,但奇迹背后是“成长性的衰退”:是外延式的膨胀,而不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二,“乐观的错误”,经济成长的诸种利好、推动外延式增长继续。其三,基本的支点是杠杆,依靠的是外资持续流入,以及出口的持续带来的货币投放,自身的现金流支撑的投资有限。其四,当美元加息之际,开始了一个逆向的正反馈的过程。

于是,资金大规模撤出,衰退来临,衰退的来临击破“乐观的错误”;另一条传导线上,“乐观的错误”,转向“悲观的错误”,加速资金大规模流出,系统性风险引爆,危机来临。

对于微观,索罗斯的分析框架其实非常贴合。

其一,奇迹的开始:中国企业成长奇迹是有的共性的,特别是在上市之后展开,IPO融资、后续并购的展开、杠杆的放大,开始了一轮又一轮外延式的膨胀。其二,乐观的错误:企业的成长带来了乐观的错误。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实控人信心膨胀,推动杠杆继续抬升。其三,基本的支点:主要依靠外生的资金来源,而不是靠自身的现金流在投资支撑。其四,中国去杠杆成为国策之际,逆向的正反馈机制被触发。

中国很多高杠杆的公司,都落入了“成长性衰退”的陷阱,这个是由中国本土经济结构决定的。在具体操作中,由于高杠杆公司对接的金融机构多,沟通事务繁重,所有的链条只要一个对接不上,就会引发系统崩塌。

当下,中国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外延增长之后,“乐观的错误”开始动摇。基本的支点也开始出现逆流:金融链条上,所有机构的主题词都是去杠杆,去杠杆还有来自政策层面的挤压,很多融资通道被封堵。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说,在现有的市场结构中,需要在微观层面安排更多的逆周期机制(即负反馈环),以确保金融体系更为稳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但是,从认识到政策再到实践,到修正再到完善,有一个时间过程。

所以,现实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金融机构在关键时刻一个非常小的决定,就极有可能启动一个逆向的正反馈循环。

这个循环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企业的分崩离析乃至破产。

随着又一个偿债高峰的到来,从系统生态的角度看,周小川对于“负反馈环”的建设,是时候要抓紧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