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航空股配置机会显现)
近日A股市场大幅波动,昨日虽然有所企稳,但种种迹象表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降低。从行为金融视角来看,在市场持续处于外围不确定性因素扰动背景下,第一阶段是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趋于退却,目前进入第二阶段,即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也会更加谨慎,在这一阶段投资者要以防御为主。
周末美国对我国的贸易争端再次升级,海外不确定性还在延续。年初以来,受类似外部冲击,上证综指已出现三次回调,每次均形成了一个明显的“跳空缺口”,市场整体仍处于较为敏感状态,后续市场将更多地反映中美贸易谈判实际成果的超预期。随着不同风险偏好主体行为分化,后续市场进入第二阶段,风险偏好低者会更加保守。前期抱团取暖的强势板块如医药、大消费板块可能出现补跌,市场仍处在风险消化途中。但医药、大消费板块中长期仍可以看好。除此之外,长期被投资者忽视的新消费行业——航空业配置价值开始显现。
新一轮消费升级正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生存类消费占比逐渐下降,发展类消费占比不断上升。消费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社会消费需求的改变,发展类需求正逐步成为消费的核心。航空板块的业绩确定性较高,不论是从当下市场避险风格来看,还是资金对投资确定性的要求来看,航空板块都是当下不错的选择。
通过对航空公司的收入和成本进行拆分。我们发现,从收入端看,国内业务、客运业务占比大,所以影响收入的是航空公司运力、客座率、票价等因素,其中运力属于供给端,客座率和票价属于需求端;从成本端看,燃油成本占到航空公司成本结构的25%-30%,是占比最高的部分,原油受供给增加的影响,价格也在区间波动,但油价预期变动对航空标的的负面影响将不是主要因素。另外,汇兑损益对航空公司的净利润影响也非常大。但我们认为,汇率的波动、油价的波动虽然短期会影响航空股股价的表现,但是投资者更需要关注的是航空板块的供需失衡和票价提升带来的业绩改善逻辑。
中国航空需求正在从商务需求主导往因私需求主导的转换,消费属性增强导致航空需求阶段性地有一个抗经济周期的特性。2017年全民航客座率达到83.2%,创历史新高,旅客运输量增速13%,创2011年以来新高。我们持续看好中国居民出行消费升级对航空需求的强力支撑。中国国航年报里披露,中国民航局预计2020年中国需达到人均乘机0.5次、旅客运输量7.2亿人次的市场需求,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我国航空市场仍有年均 10%左右的增长速度。
从供给端看,增速大幅放缓,收紧明显。2018年4月1日,《民航航班时刻管理办法》正式执行,对航班时刻的分配进行了更为量化透明的规定,深入推进了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外,票价改革持续推进,旺季业绩继续释放。5月是航线票价调价后的第一个完整月份,从观察到的数据来看,京广、京深等一线航班实际票价上涨幅度达到10%左右,非核心航线实际票价上涨也达到5%。虽然5月底票价改革出现暂停,但接下来票价有望重新开始上调。从实际票价来看,折扣力度越来越小,乘客实际支付成本受供需结构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多,乘客的增量支出有效改善了航空公司的业绩增速。票价改革打开了热门市场未来3-5年的提价空间,将提升航空公司成本向价格的传导能力,增加航空公司业绩的稳定性,从而带动估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