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郭施亮:工业富联四个交易日市值蒸发逾千亿,独角兽们到底怎么了?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8-06-21 12:05: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纵观最近一段时期的独角兽上市公司表现,除了宁德时代尚且处于连续涨停板的运行姿态之外,工业富联、药明康德均处于快速下跌的状态。退一步来说,假如市场真的把工业富联定位为代工厂的性质,恐怕目前36倍的动态市盈率水平,还是有所偏高。

(原标题:郭施亮:工业富联四个交易日市值蒸发逾千亿,独角兽们到底怎么了?)

工业富联四个交易日市值蒸发逾千亿,独角兽们到底怎么了?

今年,可以认为是A股独角兽的黄金发展期,而从药明康德、工业富联,再到宁德时代的成功上市,实际上也为独角兽企业加快上市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随着CDR交易细则的出炉,A股市场也似乎为独角兽企业打开了上市的通道。

从闪电上会到闪电过会,再到快速上市,独角兽们获得的上市待遇确实出乎市场的预期。很显然,对于独角兽企业而言,回归上市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热情很高,而对于政策监管者而言,也期待加快引导代表新经济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市场,试图把更多优质企业引导至A股市场之中。

随着独角兽企业的先后上市,独角兽企业对市场的影响也明显升温,关注度也骤然提升。其中,作为独角兽第一股的药明康德,上市前通过压缩募资规模、压低发行市盈率等形式完成顺利回归的目的,而上市以来,药明康德股价累计涨幅达到数倍之多,股票总市值也一度达到1300亿元左右。至于工业富联,上市后的市场表现明显逊色于药明康德,但经过了上市后的短期上涨后,其股票总市值一度位列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前11名。此外,对于宁德时代,目前仍处于连续涨停板的状态,距离其25.14元发行价格,已经有显著的涨幅。

不可否认的是,A股独角兽的加快上市,本质上还是一场造富游戏。但是,与A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的独角兽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反而并不亮眼,甚至出现上市破发或上市后不久跌破发行价的走势。

对于A股市场而言,虽然A股独角兽企业一路走过来获得了接连绿灯通过,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上会、过会乃至IPO上市过程,与正常IPO的普通企业相比,独角兽获得的待遇确实很多。

在实际情况下,虽然A股独角兽的定价与估值体系仍然显得不那么清晰,但核心价值、核心技术还是容易得到市场的辨识,即使股票价格在上市之初遭到爆炒,但若定价、估值存在偏高的问题,那么其股票价格终究还是难逃价值回归的过程。

纵观最近一段时期的独角兽上市公司表现,除了宁德时代尚且处于连续涨停板的运行姿态之外,工业富联、药明康德均处于快速下跌的状态。

其中,作为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工业富联,其在短短四个交易日的时间内,股价累计最大跌幅就达到了接近30%,股票市值缩水逾千亿,目前股价距离发行价格也仅有不到40%的空间。至于药明康德,短期累计跌幅在25%以上,但鉴于其前期上涨力度非常大,如今股票价格距离发行价格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面对近期A股独角兽们的加快下跌走势,到底又是什么回事呢?

事实上,对于独角兽上市公司的价格大跌,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所处的市场环境影响,但更大程度上则受压于较大的估值溢价以及相对失真的定价问题。

以药明康德为例,当初私有化退市时,其所对应的市值水平仅有33亿美元,折合20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水平。但是,仅仅经过了几年时间,药明康德成功回A股,却创造出1300亿元的市值高峰值,与当初私有化相比,市值规模足足高了6倍以上的水平。如今,面对动态市盈率近百倍的药明康德,存在价值回归也是比较理性的事情,而其盈利增速能力以及基本面表现无疑直接影响到未来股票的核心价值运行中枢。

此外,则以工业富联为例,通过工业富联的名称回归A股上市,本来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形象回归A股市场,但市场对工业富联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代工厂的时代,而从其上市后的市场价格表现来看,更大程度上还是被定位于代工厂的性质,而如果按照代工厂作为估值定位,那么如今工业富联的股票估值仍然略显高估。与之相比,如果工业富联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作为定位,那么其市场估值与定价也远远不止于此。或许,市场对工业富联的形象定位过于深刻,而工业富联估值与定价颇显偏低,也是比较正常的市场行为。

退一步来说,假如市场真的把工业富联定位为代工厂的性质,恐怕目前36倍的动态市盈率水平,还是有所偏高。若以同行业的均值水平进行分析,或许工业富联未来破发的可能性还是会存在,而经过了近期股价的大幅下行,目前距离13.77元发行价也不会太遥远了。

换一种角度思考,假如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定价与估值骤然下降,甚至未来可能存在破发的风险,那么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回归积极性,也将会大打折扣,间接减轻了A股市场的募资压力。

不过,站在政策监管的角度思考,目前对独角兽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但对于独角兽企业,仍然担心政策的变化风险,试图期待借助政策优惠契机加快完成发行上市的进程。不过,对于国内独角兽企业而言,并非全部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企业,或真正意义上拥有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的独角兽企业,而更有甚者还会打着金融科技的旗号,而背地里却做着营销的业务,而这无疑也属于伪独角兽企业。

对于新经济企业采取开放的态度,本身并无不妥,但严格把关就颇显关键,如何筛选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企业、真正意义上拥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这无疑直接影响到整个A股市场的质量水平。但,对于不少独角兽企业而言,除了拓宽自身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需求外,很大程度上还是看中了A股市场的估值与定价溢价,但如果A股溢价魅力骤减,乃至存在上市后不久破发的问题,那么独角兽企业的发行上市热情也会大打折扣,但对于时下疲软的A股市场而言,却带来了些许的喘息机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