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盛与大摩开“撕”:科技股还有没有未来?)
Facebook和Twitter等巨头在上月底领跌科技股,连续拖累纳指。追踪Facebook、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一些中国网络股的纽约证券交易所FANG+指数在过去一个月下跌了3.9%,表现落后于标普500指数。全球投资者对于科技股及美股的后市走向,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阵营。
智通财经获悉,大摩、瑞信和美银等机构建议投资者持续唱空科技股,建议投资者做空;但高盛近日却与众多同行唱起反调,继续对科技股给出超配的投资建议。该行策略师们表示,对美国科技股近期疲软走势忧心忡忡的投资者们将可以从该行业卓越的盈利增长中获得安慰。
高盛牛VS大摩熊
悲观一派认为美股在未来一年内转熊的概率非常大,科技股难以一枝独秀。
大摩认为,防御板块和科技成长板块可谓推动美股目前涨幅的两条腿,但受经济、贸易政策等影响,这两条腿接下来反倒将成为拖累。上周,该行首席美股策略师Michael Wilson评论称,美股抛售潮刚刚开始,当科技和非必需消费这两个基本为成长股的板块遭到沉重打击之后,滚动熊市才会完成使命。而美银策略分析师Michael Hartnett也于上周建议投资者做空科技股,称Facebook的暴跌说明市场已经见顶。
而以高盛为代表的乐观派却认为,与此前两轮科网泡沫相比,现在的科技股根本不存在泡沫。
乐观派认为行业过去十年的成功主要反映了更强劲的基本收入增长和利润率。从估值角度来看,现阶段的科技股估值并不高,尽管今天利率水平非常低(尤其是相对于70年代初),最大的几个PE仅稍高于20倍,而1990年代科技大泡沫时期科技巨头的估值达到50倍。
“从历史上看,科技板块本质上是周期性的,鉴于其在牛市期间的规模和表现,我们有时会被问及科技股的疲软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熊市的最终原因,”高盛分析师Ian Wright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在一个结构性增长转向低迷的世界里,我们喜欢这些可以实现强劲长期增长的公司。”
高盛表示,虽然信息技术板块的市盈率高于其他所有行业,但美国科技股对未来几年预期盈利增长的消化几乎与标普500指数相同。
“但是,如果未能实现这些盈利预测,科技股表现的突出程度可能主要取决于科技公司业绩令人失望与市场其他板块相比的程度,”高盛表示。“到目前为止,业绩一直是整个科技板块的主要回报驱动因素,降低了泡沫风险,这比市场其他部分更为明显。”
美股回购创纪录,科技板块将大幅受益
受益于美国税制改革和企业强大的现金流,美国企业今年的股票回购总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较去年增长46%。标普高级指数分析师Howard Silverblatt表示,在美上市企业今年第二季度的股票回购总额同比增长了57%,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科技板块,回购总额同比激增了130%。
高盛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David Kostin在日前发布的研报中,驳斥了一些分析人士关于股价正走向回调的担忧,以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的科技和互联网相关板块将带领整个市场走向毁灭。
“空头辩解称,该板块的定位正‘过于拥挤’,整个板块被高估,增速已经见顶,第二季度的业绩将导致长期增长前景急剧下降,Facebook股价在上周下调业绩预期后的大幅下挫就突显了此类股票将面临着灾难性的后果,”Kostin说道。
他表示情况并不是这样,“利润增长率肯定已达到峰值,因为最初减税带来的利润激增将在2018年最为明显。当估值中隐含的高增长率最终无法兑现时,投资人会对此类股票感到失望。”但鉴于许多科技公司仍未完成现有的回购计划,科技板块将成为1万亿美元回购的最大收益板块之一。
还能主导市场多久?
高盛认为科技股仍是市场收益增长的主要动力。
正如印刷机推动了启蒙时代和科学调查的发展一样,蒸汽技术推动了一波产生了电报和电话技术的浪潮。因此,第四次革 命正在确立基础建设公司和平台公司的统治地位,这将促进很多科技公司的成长。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8年全球IT支出预计将达到37亿美元。与去年的3.8%相比,同比增长4.5%,其主要原因是受企业软件增长9.5%的驱动。该行技术分析师估计,公有云收入将从2016年的约300亿美元增长四倍,至2020年约为1400亿美元,有机会超过5万亿美元的IT支出。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零售和基础设施等传统行业都在被迫拥抱互联网,并升级各种设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创新也会带来新的增长阶段。而这种‘滚雪球’效应类似于工业革 命时期,一项技术可以引出另外一项技术,导致传统行业需要增加科技开支才能存活下来。
由于这个原因,高盛的技术分析师认为2018年将成为多年来IT支出环境最强劲的一年。虽然今天最主流的科技公司将不可避免地难以在未来快速增长,但更广泛的科技行业未来可能会继续显着增长。鉴于总体估值并不十分紧张,该行预计科技股还会主导市场很长一段时间。
在逆势看好科技股的同时,高盛对处于投资周期早期阶段的中国科技股也持正面看法。该行于7月发布报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科技方面可能会变得更有影响力。中国高科技制造商的产量与美国相当(1万亿美元),但资本支出比美国高出80%(4500亿美元比2500亿美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