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际财讯 - 正文

51亿美元!Costa卖给了可口可乐 最大赢家赚了200倍

来源:投资界 2018-09-03 09:26: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继雀巢以71.5亿美元收购星巴克零售咖啡业务后,可口可乐也宣布51亿美元Costa。投资界9月2日消息,近日可口可乐宣布与英国连锁咖啡品牌Costa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可口可乐将以39亿英镑(合51亿美元)的价格从Costa母公司Whitbread PLC手中收购Costa。

(原标题:51亿美元!Costa卖给了可口可乐 最大赢家赚了200倍)

继雀巢以71.5亿美元收购星巴克零售咖啡业务后,可口可乐也宣布51亿美元Costa。

投资界9月2日消息,近日可口可乐宣布与英国连锁咖啡品牌Costa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可口可乐将以39亿英镑(合51亿美元)的价格从Costa母公司Whitbread PLC手中收购Costa。

可口可乐在公告中表示,完成收购后,可口可乐将拥有Costa所有发行的股份。同时,收购Costa咖啡将为可口可乐在欧洲、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等地区提供一个强大的咖啡销售平台,并有机会进一步扩张。

此外,Costa还将在整个咖啡供应链上为可口可乐提供强大的专业知识,包括采购、自动售货和分销。

51亿美元大手笔

Costa于1971年在伦敦成立。据BBC报道,韦博得集团在1995年以19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Costa,当时Costa在英国仅有39家门店,本次交易价格是23年前Whitbread收购价的205倍。

Whitbread公司 CEO Alison Brittain称:“这项交易对股东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彰显了我们在Costa品牌中发展的战略价值以及国际增长潜力。”

2010年,Costa超越了星巴克,成为英国市占率最高的咖啡店和最大的连锁店。目前,Costa的运营业务包括咖啡品牌及其近4000家门店与专业的咖啡师、 咖啡自贩机业务、家用咖啡业务以及咖啡烘焙业务。其Costa Express的业务模式使得Costa和其外带咖啡出现在包括加油站、电影院和旅游中心的各种移动场所。

可口可乐CEO兼总裁詹姆斯·昆西(James Quincey)表示:“热饮是可口可乐公司少数几个没有全球品牌的领域之一,而Costa强大的咖啡平台让我们得以进入这个市场。”

Costa咖啡董事总经理Dominic Paul说:“Costa团队和我都对加入可口可乐公司感到异常兴奋。Costa咖啡拥有非凡的业务集群、足够激情的团队,同时拥有巨大的全球发展潜力,而成为可口可乐系统的一部分则能够帮助我们发展的更快、更远。我要感谢我们的客户以及Costa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同时也非常期待翻开公司远景的下一篇章,即‘努力让这个世上的每个人都爱上咖啡’。”

数据显示,在截至2018年3月1日的2018财年,Costa咖啡的营收为13亿英镑(17亿美元),息税前利润为2.38亿英镑(3.12亿美元)。消息公布后,Whitbread股票高开10.7%,后涨幅快速扩大至接近20%。

据官方信息,韦博得集团计划在 10 月中旬就此项交易寻求股东审批。但该交易还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并满足交易的标准条件,包括欧盟与中国的反垄断审批等。预计该收购将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

“进击”的可口可乐和波折中的Costa

可口可乐近期花钱有点“凶”。今年8月初收购了运动饮料Bodyarmor部分股权;前几天还买下了美国缅因州比自己历史还要悠久的碳酸饮料品牌莫克西(Moxie)。

据悉,BodyArmor的投资将成为可口可乐北美冒险和新兴品牌(VEB)投资组合的一部分。BodyArmor的运动饮料共有12种口味,深受许多运动员的喜爱,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是该公司的第三大股东。有报道,科比还将继续对BodyArmor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在未来将帮助其全球扩张。

“莫克西”最早的品牌历史可以追溯到1876年,比1886年诞生的可口可乐还要早,它也是目前美国市场上历史最悠久的碳酸饮料品牌之一。莫克西诞生于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2006年它曾被指定为缅因州的官方软饮料。

一系列的买买买,包括此次收购Costa的目的都很明显——调整其产品组合。收购热饮,也完成了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的完整布局。

可口可乐CEO詹姆斯·昆西曾表示,公司创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饮料组合”。在今年4月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昆西还对股东表示,“测试和学习”的方法使其能够有效监控全球消费者的需求,进而调整其饮料组合,以提供“人们想要的东西”。

不同地区和国家进行不同的产品组合,也能使可口可乐迅速提升不同国家之间的品牌转移和规模,以满足不同市场的消费者需求。

最近几年,可口可乐已陆续将Honest Tea有机茶、ZICO椰子水、Fairlife牛奶和Topo Chico气泡水等放入自己的品牌组合中。此外,还成为了在北美颇有市场的能量饮料Monster以及绿山咖啡的股东。目前,这家饮料巨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500个品牌的4100个产品。

另一边的Costa运气却不太好。

近期咖啡豆成本上升,英镑下跌、人力成本上升。加上英国脱欧,后续影响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Costa 在英国本土运营问题十分严重。加上Costa 在英国本土市场门店相当密集,本土市场饱和,门店客流量也在流失,导致同店销售额增长放缓、利润下跌。数据显示,Costa咖啡去年的同店销售额仅增长了1.2%,第一季度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了2%。

此外,过去几年,Costa 将投资、铺设的自助咖啡吧看作是提升经营效率的一种方式,但8000多台自助咖啡吧也没能挽救 Costa 的业绩。

今年四月,Whitbread 还宣布,计划将旗下的咖啡品牌Costa、连锁酒店Premier Inn 拆分出去,Costa有望在伦敦单独上市。按照Whitbread目前的计划,Costa的拆分预计需要最多2年时间。没等到上市,等来了被收购。

在开拓中国市场上,Costa是以成立合资公司进入。2006年,Costa与江苏悦达集团成立合资公司,Costa持有51%的股份,以上海为起点进入了中国市场,该合资公司负责运营Costa的南方市场。而北方市场,Costa联手北京华联,双方2007年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各出资50%负责Costa北方市场的运营。

去年,Costa母公司收回了江苏悦达集团手中49%股份,在南方市场实现了独立运作,但北方市场仍与北京华联联手。

Costa在海外布局了超过1400家咖啡店,其中包括在中国布局的459家咖啡店。按照该公司先前的计划,中国咖啡店的数量将在2022年达到1200家。

被资本疯狂搅动的咖啡市场

今年中国咖啡市场,因瑞幸咖啡的横空出世而变得异常热闹。

其实,可口可乐早就在中国咖啡市场有动作。2014年可口可乐将旗下即饮咖啡品牌乔雅引入中国市场,正面PK雀巢。如今,再将Costa揽入怀中,欲发力咖啡门店的销售,这一次的竞争对手毫无疑问是星巴克,还有国内一帮“新兵”咖啡。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中国咖啡市场规模每年增长幅度保持在25%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有机构预测,中国咖啡市场规模2020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到2025年或超10000亿元。

面对这个广阔的市场,星巴克“野心勃勃”。按照其计划,未来5年每年新增600家门店,在2022财年末(2022年9月底)将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数量倍增至6000家,进入230个中国城市;到2022财年末,中国的总营收相较2017财年将达到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2倍以上。

瑞幸咖啡顺势崛起,迅速扩张门店,进军轻食市场。并宣布年底前将在全国建成门店2000家,在所有开业城市的核心区域,将实现100%全覆盖。另一边连咖啡运用互联网思维和O2O打法,从外卖切入,打击星巴克最薄弱的一环,成为办公室咖啡新潮流。

投资界根据私募通及网络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国内互联网咖啡创业公司近年来,融资近20亿人民币,背后涉及VC/PE约30家。其中,瑞幸咖啡成立半年就成了独角兽。

为何瑞幸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愉悦资本创始人刘二海表示,第一个与支付有关系,瑞幸的每一个门店现在都没有POS机,你都是用APP来下单;此外,短距离之间的配送也非常发达。基础设施发生变化,导致咖啡行业也进行了重构。

在青山资本看来,咖啡品牌是竞争的核心壁垒,规模和资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谈不上壁垒。目前市场70%以上的咖啡是速溶咖啡,在速溶咖啡领域,创业者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在咖啡店这种业态上,除了有来及星巴克、太平洋、COSTA等外资品牌的挤压,同时业态上也存在门槛低、工业化程度低、资产过重、盈利能力差和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未来3年,咖啡行业有三个方向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较大:一是,无人零售;二是,外卖/外带;三是,瓶装即饮产品。

当然,除了热闹的国内市场外,全球咖啡也“硝烟弥漫”:全球消费行业巨头JAB控股通过兼并主营咖啡与茶的荷兰公司DEMaster Blenders 1753及美国公司亿滋国际旗下咖啡业务,创造了全球第二大咖啡巨头Jacobs Douwe Egberts,JAB同时收购了美国咖啡公司科瑞格绿山及Peets咖啡。与此同时,意大利咖啡巨头Lavazza 在过去几年内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其中包括收购法国咖啡品牌Carte Noire。

咖啡市场越来越有意思。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