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我国网安产业具有很强的创新力)
9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出现在2018ISC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作为一位从事了57年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科学家,倪光南在结束了论坛演讲之后,忙里偷闲,接受了上证报记者的采访。
倪光南表示,在2018ISC现场,能够看到很多新的企业、新的企业家、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这说明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创新力很强。”不过,他也强调,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他给出了一组对比数据:2017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整体收入规模是400多亿元,而美国最大的安全公司一家的收入就达到60亿美元,也是差不多400亿元。这意味着我国企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国互联网安全产业需要在自主创新上实现突破。
我国网络信息产业亟需“补短”
据倪光南介绍,我国的网络信息产业总体水平位居全球第二,仅排在美国之后。不过这个排序有个特点,就是我国作为第二名,与美国的差距很大,同时又比第三名好很多。
“我们的网络信息产业发展不够均衡,有长有短。”在倪光南看来,我们在新一代技术及相关应用方面,差距并不大。但是,我们在核心技术及其产业生态等方面还远未达到“第二”的水平,这就降低了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应具体分析我们有哪些所长,又有哪些所短。在现实情况下,虽然我们从整体上赶上美国还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补短”,在一些方面加紧布局,可以不至于一旦被“卡脖子”就被动挨打,受制于人。
记者注意到,工信部此前发布报告称,在核高基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核心电子器件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心电子器件与国外差距由15年以上缩短到5年。型号器件首次实现批量应用,成功构建了系列高端技术平台,核心电子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得到缓解,支撑装备核心电子器件自主保障率从不足30%提升到85%以上。
所谓核高基,就是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是电子信息系统和国防装备的核心,是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体现。我们在芯片领域有“短板”,而芯片就属于核高基中“高”的范畴。
倪光南举例说,核高基专项在北斗系统的攻关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可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他认为,在核心技术领域追赶发达国家,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专项设立之始的初心。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扰。
创立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很重要
作为一位始终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的科学家,倪光南从科技角度解释了当传统产品实现数字化、成为网络信息产品之后,网信安全新挑战的严峻性。
以汽车为例,倪光南认为,对于传统汽车,人们可以通过对设计寿命和条件的掌握,预期其安全状况。然而,当汽车实现无人驾驶以后,就会出现汽车硬件本身还在安全使用期限内,却遭受了黑客入侵的情况,这使得汽车的安全问题更加严重。显然,网络安全比传统安全的要求更高,而安全、自主、可控成为三大要素。
那么,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呢?倪光南表示,在网信领域,一个技术必须形成围绕这个技术的应用生态,才会得到发展。如果没有围绕新技术所进行的大量的应用开发,就不能形成其产业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生态就难以建立。“因此,引导应用,在应用中发展,在应用中完善生态,从而把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建立起来就非常重要。”
倪光南认为,解决问题的路径有两条,第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第二是重视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2000年,国务院颁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后,我国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2000年的56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5000亿元,18年间几乎增长了100倍。
“实践证明,我们可以赶上。”倪光南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