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企业盈利增长强劲但风险在加大 中概股仍具潜力)
目前私募出海主要围绕大中华概念公司进行投资,主要投资市场包括港股和美股,兼顾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和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今年以来,除美股有较为突出的表现之外,全球其他股市均相当低迷。
对此,不少出海私募表示,美国企业的盈利增长强劲,支撑美股不断上涨,走势还会延续。不过,也有私募指出,美股积蓄了较大风险。在具体投资方向上,私募继续看好优质中概股的盈利能力。
美国企业盈利能力突出
但风险在加大
中环资产董事总经理杨延德告诉记者,其选择标的的方式主要是自下而上,几乎所有市场都有涉及。目前主要看好发达市场。“今年海外除了美国,其他市场都表现都不太好,特别是新兴市场,有些更是遭到股市、汇率双杀。短期内我们趋于保守,虽然美股一枝独秀的情况还可能持续,但股价已到历史高位,风险回报比不是特别好。”在杨延德看来,股票只是结果,重要的是企业的盈利和经营环境。目前美国经济较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突出。“对比十年前,当时美国企业盈利占全球的38%左右,而今年上半年,这个占比已接近50%。”不过,杨延德也担心短期内美股可能调整,一是因为上涨较多,二是近期美国将进行中期选举。
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告诉记者,美国是他们目前最看好的资本市场之一,那里聚集了一批全球最优秀的公司,公司发展带来的盈利增长会自然而然地推动指数走高。他强调,美股牛市能够持续十年绝对不是依靠市盈率的暴涨,指数上涨的背后有实实在在的盈利支撑。如果上市公司盈利能够持续增长,美股的牛市也会继续下去。
乐瑞资产股票总监阚刘瑞则指出,制约美股上涨的基本面力量越来越强。今年2月,美国通胀超预期,全球股市剧烈调整。随后,美股率先从调整中恢复过来,并创出历史新高。自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美股涨幅已达3倍,其中估值水平的提高贡献了大约1倍的涨幅。如今,无风险利率已经恢复到经济危机时的低点,而市场风险偏好依然很高,目前风险溢价只有不足2%,远低于金融危机期间6%的水平。展望未来,随着美国逐步达到经济周期的顶峰,美股盈利能力大概率会放缓。而劳动力持续紧张,美联储持续加息不可避免。因此,风险资产将逐步受到压制,风险溢价大概率走阔。
言起投资总经理言程序也认为,目前美股的点位相对A股有较大的风险。美国在升息说明市场会往上走,但美股到顶概率在增加。“在升息过程中股市会见顶,一旦股市见顶,商品会打底,这是市场的规律。我们不能预测市场,但美股现在确实有较大风险,高盛、花旗、德银等投行最近都提出了警告。
优质中概股仍是出海首选
不少出海私募,对于标的的首选都是中概股。对此,银杏环球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张峰告诉记者,中国投资人配置全球优秀公司的第一步就是先研究投资海外的中国公司,再逐渐覆盖到全球其他好公司,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中国的市场在不断扩展,看好优中选优的中国好公司,这也是中国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中的必然趋势。”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主要集中在科技和医药板块,今年以来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不少出海布局中概股的私募受到较大影响。
张峰表示,中概股的回落,主要还是中国公司的表现和国内经济是有关联的,不过,目前已经回落到有吸引力的位置。“比如互联网产业,中国和美国的龙头公司基本面很好,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不会因为经济不好而失去用户。”
此外,杜坤也表示,今年中概股的结构性震荡可以看作是去年暴涨后的修正。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多是中国新经济的代表,它们的盈利表现强劲,在这一轮股价修正结束后,就会有合适的投资机会出现。
作为国内最早出海布局的私募之一景林资产也并不悲观。在市场底部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会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此时不必太过悲观,毕竟中国经济韧性还是很强的,中国的制造能力仍然强大,在国际分工里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是市场磨底阶段,尽管比较痛苦,但还是要坚定持股信心,耐心等待市场转机出现。在个股选择上要关注流动性,兼顾价值低估和企业未来成长,分享优质企业的价值重估和盈利持续成长的红利。
港股估值具有吸引力
需防范短期流动性风险
香港作为和内地联系最紧密的资本市场,受到国内不少投资者的关注,不少私募表示正通过港股通进行相关的投资配置。
今年以来港股也有明显回调。对此,杜坤直言,港股今年是一个震荡市,一大原因在于诸多大体量的公司选择今年登陆港股市场,一度造成港交所的锣都不够用了。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存在抽水效应。
阚刘瑞表示,过去两年通过港股通流入了大量资金,推动港股上涨。今年以来,一方面受金融去杠杆等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有所下行;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流动性趋紧,中国受金融去杠杆影响流动性也比较紧张。展望未来,经济放缓趋势可能仍将延续,全球流动性也仍将持续收紧,港股短期风险偏大,需保持谨慎。
对于港股后市走势,杜坤认为,随着这一波上市潮的过去,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加强,为香港资本市场带去活水,港股市场未来还有新的机会。
重阳投资认为,目前港股估值总体上具有吸引力,对于立足于中长期价值投资的投资者而言是较好的机会。不过,资产管理者也必须防范短期流动性带来的不确定性。目前主要关注港股中大型公用事业、消费、医药、金融和高端制造业等行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