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部分景区降价难 有的仅降3元 有的明降实不降

来源:新华社 2018-09-25 15:08: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景区门票价格过高是多年来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政策,“十一”黄金周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近日,多地物价主管部门宣布降低部分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价格。

截至目前,已有314个景区降价或拟降价,其中免费开放景区30个,降价幅度30%以上的29个。此外,“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还有部分景区降幅不到5%,个别景区通过各种手段明降实不降。

29个景区门票价格降幅30%以上,有的景区仅降3元

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已有21个省份出台了157个景区降价或免费开放措施,25个省份确定了“十一”前拟降价或免费开放的157个景区名单,合计314个景区。其中,5A级景区121个、4A级景区155个。

记者发现,在314个景区中,降幅在30%以上的有29个,有些景区降幅甚至达到80%,金额超过100元。例如,江苏苏州西园寺从25元降到5元,降幅达80%。新疆喀纳斯、禾木和白哈巴通票旺季从295元降到了195元。

此外,实行免费开放的景区有30个。原定门票55元的苏州沐春园景区、门票35元的呼和浩特将军衙署博物院等,均已向游客免费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地方出台了对特殊人群的优惠举措。四川省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旅游景区,对年满65周岁老年人免收门票。湖南桃花源景区在将门票从180元降到128元的同时,还新增对现役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实行免票入园。

记者注意到,也有的景区只降了三五元,降幅较小。4A级景区湖北襄阳古隆中门票从98元降到95元,实际降价3元钱,降幅刚刚超过3%;咸宁九宫山景区门票由旺季75元、淡季60元分别调整为70元和55元,分别降低5块钱。

有的号称降价实际未降,有的拆解收费项目假降价

虽然已有300多家景区确定降价,但记者调查发现,有些景区暗中以各种手段保持门票价格。

——有的明降实未降。北京两处国家4A级景区红螺寺和青龙峡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统计的降价景点名单,称今年8月1日起门票价格由70元降至54元,降价幅度达23%。

两个景区的官网今年上半年先后发布公告,从8月10日起将门票价格由54元/人次调整为70元/人次。但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这两个景区从未执行过70元的门票。红螺寺景区工作人员说,54元的景区门票价格已经保持多年,原本今年已经确定门票价格将上调至70元,但还没到新价格的执行日期便接到了降价的通知,因此实际执行票价一直是54元没变。

“听说降价了就趁着周末来玩一趟,结果发现门票价格其实根本没啥变化。”北京怀柔市民杨先生说。

——有的拆解销售假降价。位于江苏无锡的5A级景区——鼋头渚风景区日前宣布,自9月10日起将门票价格由原来的105元/人次降为90元/人次。但有游客反映,鼋头渚风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之后,原本包含在105元门票中的景区车票和船票将另外收费。

景区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鼋头渚门票价格调整后,车票、船票将单独收费,其中大巴车往返5元,船票定价为往返10元。分开销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原本捆绑销售的模式,给游客更多选择。

“说是不捆绑了,实际上还是捆绑。”无锡市民孙先生说,90元门票中已经包含了太湖仙岛门票,游客往返太湖仙岛必须购买船票乘船,所以“降价以后进景区玩一趟,还是一分钱都省不了”。

对有令不行的要督查,降价还需综合施策

记者调查发现,大幅降价带动一些景区人气见涨。夏季是扬州瘦西湖景区的旅游淡季,日游客量长期徘徊在千位数。今年瘦西湖景区将淡季门票从120元降至60元后,7月份有9天日均游客破万,创夏季游客量的新纪录。

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各地区不得避重就轻、流于形式、敷衍搪塞;不得明降暗升,在降低门票价格的同时,提高景区内交通运输等其他游览服务价格,变相增加游客负担。相关专家表示,对有令不行、进展迟缓的地区,主管部门要督促落实。同时,还需综合施策健全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切实推进门票价格降低取得明显成效。

“国有景区门票价格降低是大势所趋,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价。”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认为,国有景区利用公共资源建设而成,理应回归准公共产品定位,还原旅游惠民、旅游为民的公益属性。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说,此次重点国有景区降价的数量占全国景区总数的绝对比例不高,但由于知名度高、游客总量大,降价后的惠及面较广,对其他类型的景区定价有示范效应。

“景区门票降价后,虽然短期内可能对经营造成一定压力和挑战,但长期来说有助于倒逼景区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减少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杨彦锋建议,景区可以通过场景植入、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来增加旅游附加值,提高旅游综合收入,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