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缕清风吹向全国两会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19-03-14 08:11: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融合、流动、创新、开放,机遇与挑战并行,大湾区建设正当时,也注定要长风破浪。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生态系统完善,拥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各个城市的产业发展各有侧重。

(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缕清风吹向全国两会)

珠江流域、香江岸边,一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的湾区经济体正扬帆。

借着两会春风,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代表委员以及关注湾区建设的各界人士成为各路媒体追逐的对象。他们的建议和提案极有可能成为大湾区建设总蓝图上的“施工细则”。

就在两会召开前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至2022年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至2035年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大湾区的建设领域涉及贸易、金融、交通、制造业、新兴产业、互联网、环保、教育、科技、创业创新、旅游、医疗、养老等方方面面。

融合、流动、创新、开放,机遇与挑战并行,大湾区建设正当时,也注定要长风破浪。

三地同心建

粤港澳大湾区囊括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9市,共11座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大湾区建设的两大亮点,一是把大湾区当作一个大区整体规划,着力解决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协调问题,推动系统性改革;二是强调三地同心共建,充分发挥港澳优势放大湾区效应,建设开放型经济体。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这也是大湾区连续第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三地共建,大湾区有望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名片。

随后,在今年两会广东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发言时说,携手港澳抓住大机遇、建好大湾区,牵引带动广东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他进而表示,“时间不等人,要以坠九天之势的力度来抓好大湾区建设。”

作为大湾区建设的一部分,去年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运营,一地两检落实,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也通了车,大湾区逐渐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在两会上,多位港澳代表委员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美好蓝图和施工图已绘就,希望港澳抓住历史性机遇,早日实现规划愿景。

全国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在今年两会上表示,大湾区建设是如同改革开放一般的重大机遇,他尤为鼓励港澳青年,要像祖辈抓住改革开放机遇一样,紧抓大湾区建设机遇。

来自澳门的代表和委员们在热议大湾区话题时也谈到澳门自身发展存在结构单一、博彩业一业独大的短板。全国政协委员、永同昌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宗真表示,澳门社会各界对走多元化创新发展道路达成高度共识,“澳门只有32平方公里,发展空间严重局限,必须从多个维度冲破空间局限,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祖国发展战略,走向横琴,拥抱粤港澳大湾区,挖掘葡语系经贸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无法忽视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囊括的是一个国家、两个制度、三个关税区,融合难度并不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表示,如何在发展中克服制度障碍,确保融合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合作层面,而是拓展至社会治理制度的对接和整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白鹤祥表示,基于国际经验,谋求粤港澳大湾区长期发展必须法治先行,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的法律基础,更好地推动区域协同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的提案也关注到粤港澳三地协调机制。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世界级湾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两个体制、三个关税区、三个货币区”,这一方面赋予了大湾区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给三地的协调造成了一些困难。

他建议粤港澳三地建立协调机制应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坚持中央统筹与地方负责相结合,加强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顶层设计,明确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

针对大湾区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今年两会的记者会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后,目前正在抓紧粤港澳大湾区“1+N”的政策体系设计,抓紧细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落实,推进有利于港澳居民进出内地和到内地发展的便利措施,成熟一项公布一项,如跨境车辆进出、人员通关便利等。为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广东区域就业创业提供便利,对创业人才在个人所得税收方面提供优惠措施,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创新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也表示,目前最迫切的是要破除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的障碍。“努力在科研人员出入境、科研物资通关、科研资金流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把合作区打造成为创新要素流动最便捷、创新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陈如桂说,希望中央支持在此建设国际开放创新的先导区,探索实施特殊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合作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并将实施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加强广、深、港、澳高等教育开放合作。

金融弄潮时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金融总蓝图占据了相当篇章,各区域各有规划。

比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在大湾区金融蓝图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进入香港上市集资平台,将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

对大湾区其他区域,比如深圳,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交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研究探索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在深圳前海设立分支机构。

在两会现场,证券时报记者还感受到澳门地区积极融入大湾区金融建设的热情。张宗真就提议,鼓励澳门发展特色金融产业,从内地的企业债资产证券化二次交易入手,成立澳门债券交易所,让国内发行的各种债券在澳门二次交易,推动澳门资本参股内地城市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的改制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金海集团董事长梁华则表示,“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不同,澳门主要发展特色金融业”,他建议发挥澳门与葡语国家联系密切的优势,加快建设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承接中国与葡语国家的金融合作服务,助力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区。

整体来说,要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在广东为港澳投资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除此以外,还要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

伴随粤港澳金融合作的深入推进和积极创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认为,金融机构跨境监管套利、跨境金融风险交叉传染、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等金融风险隐患也将随之出现,然而,目前粤港澳之间尚未建立紧密的、常态化的监管协调机制,不利于共同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据了解,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金融机构互设的分支机构已超过200家,且广东省部分金融机构通过在港澳新设或收购金融机构,获取金融“全牌照”,出现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由于粤港澳之间的监管框架和监管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别,跨境互设金融机构以及混业经营形成趋势,可能引发监管套利等许多新问题。

又比如,近年来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开立证券账户参与港股投资等活动进一步活跃。然而,跨境金融产品和金融活动存在监管主体不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缺失等风险。而由于粤港澳间的贸易往来、资金流通日益频繁,异常资金通过港澳跨境转移的情况也增多,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难度。

对此,王景武建议开展大湾区金融综合监管机制创新试点,建立粤港澳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粤港澳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强化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的监管,同时,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机制,守住不发生风险的底线,维护大湾区金融市场稳定。

白鹤祥也从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监管协调和金融监管创新三大方面提出建议。他建议建立大湾区金融监管工作协同机制,加强跨城市、跨领域的地方金融监管合作。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金融创新,积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比如,探索建立全国性跨境反欺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反逃税的监测预警系统和合作机制,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检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产业千帆竞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实业打基础,今年两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行各业的代表和委员们自然成为被追访的对象。

数据显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共有1800余家。其中,注册地在大湾区内的A股上市公司共526家,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有456家。包括格力、美的、中国平安、万科、恒大、顺丰、比亚迪、广汽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生态系统完善,拥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各个城市的产业发展各有侧重。

整体来看,在产业方面,大湾区规划纲要对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着墨较多。一是优化制造业布局,二是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比如,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支持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做强做精,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

另外,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

在这方面,已有企业先行一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今年递交的一份提案即有关加快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据了解,碧桂园计划5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将机器人更广泛地运用到建筑业、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当中。

除了机器人产业以外,碧桂园在2016年就开始进行产城融合的布局。碧桂园目前已在大湾区打造了潼湖科技小镇、思科(广州)智慧城、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顺德机器人谷、深圳机器人产业园、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等数个标杆产城项目,并与思科公司、富士康、清华大学、中科院综合研究中心、Engie、科大讯飞、麻省理工全球产业联盟等大批龙头企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进产城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上市房企禹洲地产董事局主席林龙安也对记者表示,禹州已全面布局大湾区,包括深圳、珠海、惠州、佛山、中山均有项目落地,未来大湾区将成为禹洲地产业绩的第二个来源地、贡献地,预计未来大湾区的业绩贡献会达到20%左右。

两会期间,还有不少代表和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欲在大湾区产业集群中“卡位”抢先机。

比如张宗真提议,澳门可以大力发展特色教育、会展会议、高端医疗,大力推动横琴自由港建设。梁华则表示澳门应加快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和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同时合作建设集养老、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澳门生活园区等,推进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

而在今年两会广东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姚奕生也表态,2019年珠海要推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新注册40家企业,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新入驻30个澳门团队。

整体来说,在今年广东团开放日上,从广深珠三市市长的发言来看,各地已有较为成型的落地思路。

比如,广州将探索推进穗港澳三地的单一窗口系统对接合作,推进与港澳在法律、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的规则对接,谋划打造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等项目。深圳则规划了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珠海则要争取促成中科院智能超算中心、澳门大学科技研究院落户,澳门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分部,并加强珠海与港澳高端产业合作。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盛世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萧志伟所说,粤港澳三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互补性强,这是建设大湾区的有利条件。但不可否认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生态未来既有更紧密的合作,也有差异化的竞争。

比如霍启刚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江门、肇庆、惠州等也是大湾区很关键的城市,香港年轻人了解还不深,九个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步伐,怎么让香港年轻人更整体地了解,这是一个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今年也带来了有关大湾区的提案,他在政协经济组讨论时表示,招商局集团将立足香港、深耕湾区、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发展战略,希望加强两区九市的统筹协调。招商局现主要业务在港口、公路、交通建设等方面,以港口为例,湾区内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希望有关方面通过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增强湾区协调统筹发展。

郭炳联今年的提案还关注了予以香港企业国民待遇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温国辉明确表示,“广州要着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温国辉说,香港营商环境一直在全球前列,广州要对标港澳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法治保障和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和实施方案的抓紧细化,湾区明珠闪耀之时指日可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