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银保监会批准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将进一步丰富机构投资者队伍,通过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理财产品,增加金融产品供给,为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提供更多新增资金,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多样化金融需求。其他批准设立的理财子公司也在抓紧推进正式开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另还有多家商业银行设立申请已获受理。

【相关报道】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在即 巨狮被唤醒后如何觅食?

资管行业当下最吸引眼球的话题莫过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筹建和开业。

虽然部分具体细则仍有待明确和细化,但资管新规的方向和框架无疑已十分明确,其中之一即是,银行应当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银行理财业务;对于没有能力开展子公司的银行,暂时放在银行资管部门下,但是过渡期之后如何目前尚不明确。

在中国市场百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中,银行理财(包括保本和非保本)接近30万亿,占比约四分之一,在所有资管主体中规模最大。在实际发展中,信托、保险、公募、私募等其他类资管主体很大程度上亦由银行理财衍生而来,业内甚至将非银资管机构视作广义上的“影子银行”。形式上看,这些资管主体均是以法人的形式独立运作,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出现是必然的,将重塑这一资管格局。

“好比一头巨狮被唤醒。”一位公募基金高管在谈及理财子公司时表示。

理财子公司“一岗难求”

资管新规、理财 新规、子公司办法相继推出后,基本框定了理财子公司的运作规则。从目前进展看,全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已公开披露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国有大行以及两家股份制银行的申请已获批筹建,其余银行尚在等待监管批准。有市场消息称,个别大行理财子公司即将开业,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没那么快”。

另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市场了解到,很多中小银行虽并未公开宣布和申请,但绝大部分都有此意向,在积极尝试和筹备。

一位农商行人士表示,小银行对此积极性也非常大,以前的理财业务模式下,受限于首次面签的规定,小银行的理财业务大多被限制在当地,无法跨区域。但是若能设立理财子公司,以后就可以突破这一障碍,找其他区域在当地有渠道网点的机构代销产品。“在渠道、规模都无法与大银行竞争的现实下,中小银行甚至将此视作‘弯道超车’的途径。”

已经申报的银行则在焦急等待监管批筹。各类资管主体运营范围各有不同,从牌照的角度看,理财子公司仍是“含金量”最高的。

一位保险资管人士表示,所有的保险公司均想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因为业务范围相对更广,可以吸收外部资金,但监管并不是都予以批准,会考虑偿付能力、运行管理情况、受监管处罚情况以及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估计理财子公司刚开始也不会批筹很多,看实际运行的情况,如果效果还可以,再慢慢放开。”

截至目前,仅有24家综合性保险资管公司以及4家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

不仅是银行申报积极,市场反应更为激烈,正在积极筹建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相继公开了招聘计划。比如,某家大型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招聘计划披露之后,接收到近万份简历,岗位需求与所接收简历数量的比例接近1:100,一个投资经理的岗位就收到大概3000封简历。

一位理财子公司的求职人士称,其向招银、浦银、上银、交银均投递了简历,但全都杳无音信,该人士为国内某知名211财经院校硕士研究生,且在券商、信托相应岗位上从业5年。他表示:“薪酬方面并没有确定,但整体上并不算高,只是略高于同行其他部门。”

热闹背后问题重重

多家银行资管反馈,相比于去年相关管理办法出台之时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想,大半年来在实际筹备过程中遇到一些无法逾越的现实问题,对子公司的定位和设计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位银行高管表示,一开始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想较为宏大,希望设计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资管公司,做大规模做强管理能力,优先考虑业绩,以在资管业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等。但在实际筹备过程中有所调整,战略定位上可能更多地考虑服务母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集团旗下已有的其他类型资管主体错位和协同。

定位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有相关人士指出,从国际情况来看,子公司与母行的协同有不同类型,一部分资管公司与母行集团关联性较强,各业务类型上都倾向于母行战略;另一部分则外部性较强,业务上采取自身效益优先原则,并不考虑资源倾斜问题。后者这类市场化较明确的资管公司,也分化为大而全的资管公司,以及某个领域的专业资管公司。

在分业监管的背景下,目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集团,旗下均有不同类型的资管子公司,包括公募基金及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保险、金融租赁公司等。个别银行比如建设银行更为健全,甚至有期货公司、养老公司等。可以设想,按照服务母行为主的战略定位,将来如何与这些子公司协同发展将是一个重大问题。

“依赖集团资源的优势在现实中可能会变成劣势。银行集团旗下的资管子公司很多发展情况并不理想,简单说,就是关系不好拿捏,大家在开展业务的时候,都是希望对方让利自己一分。”一位券商资管公司人士表示。

之所以有定位上的调整,是因为在实际筹备过程中遇到诸多现实性的问题。另有银行高管人士坦言,单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银行理财放在银行体系内作为资管部运作更合理,不需要资本金,不需要计提风险资本,规模不受限,至少目前无法从创收盈利的角度去看待,而是从符合监管的要求、规范业务发展、隔离未来可能出现风险的角度考虑。

此外,银行集团在现有体制下统筹设立理财子公司,似乎也难以实际做到完全按照市场化定位去操作。比如薪酬问题,在同一体系下,银行很难做到对部分业务提供较其他分部差异很大的激励,这个问题关系到后续如何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持股比例问题上。

筹备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资产估值核算、移交至子公司、搭建和维护系统等,在银行人士看来,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工作,真正的难题在于,筹备完成之后,子公司到底怎样运作,设计什么样的产品,通过什么渠道销售等。

从银行资管到理财子公司,背后一个大的逻辑是,银行理财这一业态逐渐公募化。在此之前,私募化运作的银行理财某种意义上是中国金融市场错配问题(融资结构中资金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产物,如今开出的药方是让这一产品形态回归,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解决。

正如一位资管人士指出,归根结底,整个市场上风险偏好高的、长期限的资金是很有限的,银行理财最初即是从表内存款脱离而来,面对的是风险偏好低的客户,如今进行改革转型为净值型产品,其实是要提高这部分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关键问题在于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教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处理不好会流失客户。

服务母行与错位协同

银行资管人士透露,理财子公司未来具体做成什么样还无从知晓,但一些方向性的做法基本上可以确定,比如银行首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服务原来的客户,围绕自身客户的需求去设计产品,而不是推出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的产品。

一位银行资管人士表示,与银行系旗下公募基金错位,最大的不同就是产品形态会很不一样,理财子公司推出的产品出发点将是为客户创造收益的,而不是作为一种配置工具存在,但这并非意味着“刚兑”,而是投资组合里权益类产品比例可能不会太高。渠道问题上,他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太可能自建物理渠道,但在互联网渠道上可能会有更多动作。

当前,理财子公司多在银行资管部的基础上进行搭建,但银行母行仍要保留资管部,子公司将通过内部调岗以及外部招聘的方式进行筹建。

比如某大型银行人士透露,基本都是内部相关部门选调组建,极少外部招聘。

招行、浦发等股份制银行则公布了大量的外部招聘计划,岗位需求主要集中于投研、风险管理、系统维护方面。“内部选调有岗位适配性的问题。”另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

一些业内人士从风险隔离的角度看待理财子公司,由此联想到当年大行成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认为这是另一轮的类似操作。

“以前银行通过通道和委外与外部非银机构合作,实现资质下沉,实现高收益,以后很可能就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来做这些,不良资产的累积需要未来更高的资产收益来弥补。”一位非银资管人士认为。

尽管目前阶段面临的问题重重,但多数人士对理财子公司的前景颇为乐观。

“中国的财富管理需求是刚性的且在迅速增长,中国市场上将来也一定会出现一些优秀品牌的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公司,最有可能从理财子公司中诞生。”一位资管业人士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