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药品集采扩围尘埃落定 医药股巨震)
昨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全国扩围拟中选结果产生。当天,A股和港股市场医药股均经历了年内罕见的巨震。
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
根据24日晚间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消息,25个“4+7”试点药品扩围采购全部成功,价格都降低到不高于“4+7”试点中选价格的水平,群众费用负担将大幅度降低。拟中选结果公示后正式发布。
本次联盟采购共有77家企业,产生拟中选企业45家,拟中选产品60个。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联合采购办公室表示,“4+7”试点自今年4月1日全面落地实施以来,总体进展顺利,群众受益,效果显著。试点扩围坚持“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机制;坚持带量采购、招采合一、确保使用;坚持高质量标准,将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入围的条件。同时,完善中选规则,增加中选企业数量,引导企业有序竞争,确保试点长期稳定实施。
此番药品集采扩围的背景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国办发〔2019〕2号)有关要求及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城市(简称4+7城市)及已跟进落实省份执行集中采购结果的基础上,国家组织相关地区形成联盟,依法合规开展跨区域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联盟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盟地区4+7城市除外。
根据此前的文件,首年约定采购量按以下规则确定:实际中选企业为1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50%;实际中选企业为2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60%;实际中选企业为3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70%。
次年约定采购量按该采购品种(指定规格)首年实际采购量一定比例确定:实际中选企业为1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实际采购量的50%;实际中选企业为2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实际采购量的60%;实际中选企业为3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实际采购量的70%。次年约定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该中选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量。
在采购周期与采购协议的规定方面,中选企业不超过2家(含)的品种,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1年;中选企业为3家的品种,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2年。采购周期视实际情况可延长1年。采购周期内采购协议每年一签。此外,采购周期内若提前完成当年约定采购量,超过部分中选企业仍按中选价进行供应,直至采购周期届满。
联合采购办公室表示,下一步各地将重点抓好中选结果的落地实施,确保年底前患者享受到质优价廉的中选品种。
医药股年内罕见巨震
药品集采扩围拟中选结果产生的消息提前在24日的股市上得到发酵,多只医药个股当天出现闪崩,但也有医药股强势上涨。
如恩华药业24日午后开盘急速下跌,股价在1个小时后被打至跌停,并维持至收盘,全天成交5.96亿元,较此前交易日急剧放大。京新药业也是类似情形,盘中急速跳水后维持跌停至收盘。信立泰当天午后也放量急跌,至收盘大跌9.44%。
然而,在多只医药股急跌的同时,一些股票也逆势上涨。华海药业午后股价一度急升,截至收盘,大幅上涨2.98%。
港股中国生物制药24日盘中一度暴跌超过8%,但其后又逐步拉起,截至收盘,反上涨1.16%,全天振幅超过10%。
医药股之所以几家欢喜几家愁,源于当天白天市场上就流出一些企业中标或未中标的信息。
中金公司近日的研究报告指出,上述25个品种中,按照每个品种的主品规统计(企业在申报品种时必须包含采购品种目录指定的主品规),目前已有>3家企业具备申报资格的品种有11个;除去原研药企,已有>3家企业具备申报资格的品种有7个;其中氨氯地平、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蒙脱石散分别有12、10、11、11家企业具备申报资格;由于最终只能有≤3家企业中选,这11品种在报价过程中还将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剩余14个品种中,目前具备申报资格的企业数量≤3家,其竞争会相对缓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