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小川:发展普惠金融要重点抓好可持续性)
“中国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是要抓好可持续性,注意把概念弄得更清晰,使得所主张的政策能够脚踏实地的起到作用。”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央行原行长周小川10月12日在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如是说。
在当天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周小川围绕中国多年发展普惠金融的经验教训、数字科技大发展下普惠金融应遵循的金融规律,以及当前发展普惠金融所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展开论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在他的演讲中被多次重点提及。
他认为,在制定普惠金融政策时,要想好是要“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只有提高供给侧的生产率,普惠金融才能做到可持续。同样,在普惠金融的需求侧方面,要防止像其他一些国家出现的信用卡危机、过度消费信贷等问题。
周小川在会上回顾了中国历史上农村金融改革的历程,表示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既有成绩也有教训,其中主要的教训就是可持续问题。基层金融机构改革的目的是要与实体经济形成共生关系,必须让金融支持农户进行发展,同时也要让信用社等机构有合理的财务回报,价格要能够反映风险。
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是重要的金融规律,这不随着科技手段的升级变迁而改变。周小川表示,数字经济对普惠金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发展普惠金融从过去强调加强基层网点的覆盖面,到现在更多依靠电子网络和数字技术,这一转变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但金融规律并不容易因为科技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在普惠金融领域,以下四方面金融规律需要加以注意:
一是金融机构的财务可持续性,金融机构应该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关系,金融机构如果没有强健的财务基础,以及稳健的(盈利)增长和抗击风险的能力,经营就不可持续。
二是金融服务历来都是以信息为基础,对客户信息的依赖程度很高。现在有些机构认为这些信息不归自己管,而应该依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很多涉及小微、三农的基层普惠金融服务还是需要各机构自身独特的、专有的金融信息的积累。
三是风控和监管仍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些做普惠金融的机构往往因为风控、监管的缺失出了问题。不过,要降低经营风险,除了机构自身的风控建设和监管能力提升外,还要有其他诸如财务制度建设等保障。
“新兴科技产业在积极从事普惠金融的同时,也有一些机构’忽悠’得比较厉害,不够脚踏实地和客观,未充分重视风险和脆弱性,这就会积累一定的风险。”周小川说。
四是实现激励机制和社会责任两者间的平衡和更好的结合。如果激励机制设计的不合理,会影响普惠金融的财务可持续性,甚至会鼓励一些冒牌金融活动。
此外,周小川还表示,当前我国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挑战:首先,要健全金融基础设施,这可为多元化的中小型金融服务机构提供更加健康可靠的公共服务,一些金融基础设施可以用PPP的形式,但也要强调基础设施完善的重要性,这并不仅限于征信,还包括资产托管、支付清算、交易记录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专注于普惠金融的机构要想办法弄清自己的信息优势在哪里。再次,在如何降低普惠金融风险方面,中国做的还不够,如果普惠金融覆盖面更广、价格更合理,可以在三农领域健全期货、保险品种,这就能形成以农业订单为基础的保险信贷机制,这是中国所迫切需要的。此外,普惠金融机构要防止走偏,由于科技的发展和资本市场融资的诱惑,过去一些金融机构做出错误的选择,会有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相关新闻: